给了我们。这才是要害。以下这条关系链便是本书想要揭示的主题:
上帝→莫扎特→人类
吹着莫扎特的长笛,弹奏莫扎特的钢琴,我们才不慌乱,平和,有信仰,有生存的勇气。
题记八则(1)
1在大自然界,只有惊涛拍岸、小溪潺潺、树叶因风至而沙沙作响和小鸟清唱枝头这类声响。
这声响并不是音乐。
音乐是人类独自创造出来的语言和文明,为的是表达、描述人类的灵魂状态;以及感觉、心绪、激情和思索,有时柔婉哀怨;有时沉雄、悲壮。我们十分惊讶:为什么不同的旋律、和声与节奏同音的高低、时间的长短、音量的大小作种种排列组合,结合在一起,便能成为刻画人类灵魂普遍状态的一种抽象形式语言呢?我们两位作者到老到死都会为这种神秘现象而惊讶。
有朝一日,人类要是乘宇宙飞船去同外星人交流思想感情,请务必带上莫扎特的几张激光唱片:《第22钢琴协奏曲》(),《A大调单簧管协奏曲》()和《第41交响曲》()。若是外星人能同这些曲子共鸣,他就一定能同人类进行思想感情的深层交流。
2谁也不知道主宰21世纪的会是什么。上帝死了,天使也失踪了,人类好像失去了坐标和依托。幸好,莫扎特和贝多芬还活着。至少,我们可以继续依托他们的音乐,活在茫茫然失其所在的21世纪,面对一大堆难题,如人###炸、难民潮、战争、暴力和恐怖活动、吸毒和全球环境污染。
3多年的感觉、内视和内心反复的体验告诉我们,莫扎特的音乐是一座座流动的既宏伟又精美的建筑或雕刻。主要是巴洛克式的建筑风格;当然也有古希腊的建筑柱式:以雅典神庙为依据的多立克型、伊奥尼亚型和科林斯型的绝妙;好像还有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风格的身影。夜晚,走在上海外滩,那里的建筑群便会帮助我们这###人把握莫扎特音乐的气象和风骨。我们写这本书,就是力图用汉字把感觉中的莫扎特的流动建筑一一描绘出来。这很难。也许这是狂妄,至少是费力不讨好。试试看吧。我们动笔仅仅是为了表达对莫扎特的崇拜。而崇拜是谈不上狂妄或失败的。征服才有胜负。
4有心理学家做了实验,将初生婴儿分成几组:一组听不到任何声音;二组用节拍器仿声;三组播放母亲心跳的录音。结果表明,第一组啼哭不休;第三组仅用了其他两组所用时间的一半,婴儿便睡着了。
看来,婴儿在出世前他的心脏就被母亲的心脏起搏、激活着。母与子之间的心跳和谐共振,既是生理交感,也是情感的交流。
成年后,人脱离了母亲怀抱,陷进社会和外界环境的种种挤压,在自己的潜意识层,总是眷恋、回忆母亲心跳那安详的律动。
我们推想,莫扎特音乐(比如他的单簧管五重奏和圆号五重奏)之所以能征服我们,是不是类似于我们渴望复得母亲心跳起搏的一种代偿性满足呢?是的,当代人的心需要起搏,激活。我们渴望莫扎特音乐,原是希望我们的心跳同莫扎特心跳之间达到一种和谐共振。
现代人受外界环境的重重挤压真是太大太多,比18、19和20世纪要大得多,严重得多。重金属摇滚,那嘶哑的唱,那灯光的晃眼,并不能缓和、减轻挤压。
5当代西方重要哲学家维特根斯坦有句名言:“对于那些不能言说的东西,我们必须沉默。”
我们承认,人生在世,的确有许许多多无法用普通日常语言说出的东西,但是人性又不甘心沉默。莫扎特弹琴作曲,便是企图打破沉默的行为。他的音乐之所以能打动我们,是因为他说出了我们无法言说的某些东西,某些情绪,某些心灵状态。他的音乐,代替我们打破沉默,所以我们才感激他,崇拜他。青年一代崇拜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