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前言
今天我国的琴童有百万吧?这种现象在世界上是绝无仅有的。
而哪里有钢琴,哪里就有莫扎特的音乐之魂在优美地回响。
1755年葡萄牙京城里斯本发生特大地震(估计为9级),遇难人数为6万多,十分惨烈。整个欧洲都有震感。
震后第二年,即1756年,莫扎特出世。
这好像是造物主的特意安排,为的是安慰受惊吓的欧洲人。
其实18世纪全世界有很多地方都有大地震发生。
所以在人类历史上,18世纪是地震的世纪,但也是莫扎特的世纪。
造物主好像在说:“在多处地震中,人类的精神受到严重干扰和伤害,那么,就让莫扎特带着他的和谐、甘美音乐出世吧!”
“为的是给人间一些道歉的补偿。”
“为的是给人类及其子孙后代许多平和、宁静和清凉。”
“我在那里关了一扇窗,必在这里开一扇门!”
“就让莫扎特的音乐在人间久久回荡吧!”
在汶川抗震救灾中的许多个耿耿无寐之夜,为了让我们悲痛的心灵得到一些舒缓和慰藉,我们常选些莫扎特的钢琴协奏曲作为医治精神创伤的良药。
在举国哀痛的日子,听莫扎特音乐,恒然觉得有蔚然之光,苍然之色,铿然之韵从中披露出来。
尤其是他在去世前的几首曲子,那天鹅之歌空灵中总是杂以凄丽之美;那坦荡之怀,任天而动,又有沧波浩渺之致,这就是莫扎特音乐艺术世界的独特气韵和高格了。
当代人在欢乐的时候,也许可以不要莫扎特;但在灵魂受到创伤、或迷茫和困惑的日子,便迫切需要他的音乐照个亮。
无数次的内心经历告诉我们:
莫扎特音乐于我们是脚前的灯,是路上的光。
请允许我们用英文重复这种体认和感悟:
Mozart’s Music is a Lamp to Our Feet and a Lamp to Our Path。
2008年8月于上海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死亡意味着什么?
每个人的回答是很不相同的。你若不信,请你稍微思考三分钟,然后作出自己的回答。
爱因斯坦的回答则与众不同:
“死亡就意味着再也听不到莫扎特音乐!”
由此可见莫扎特音乐在这位伟大物理学家心目中的至高至尊地位。
愿莫扎特音乐如明月白露,光阴往来,伴随我们一生!
最忘不了的是他那些非常内在的慢板乐章,总是弥漫着宁静、庄严和神圣的美感,如《第二十五钢琴协奏曲》。他的管乐和配器用得多好啊!那是一段诗化了的人生哲学,颇有“人生如寄,多忧何为”的超脱况味。
。 想看书来
献辞
谨以这本书献给:
那些在暮色苍茫中觉得无巢可归的漂泊鸟儿;
那些烦躁不安的大城市的心;
那些想从莫扎特音乐中寻找祥和、宁静和清凉的焦灼灵魂。
对于混浊、骚乱和落满了尘埃的现代人的灵魂来说,莫扎特音乐(比如他的两首长笛四重奏)是一块澄清内心世界的绝妙的“明矾”。
促使我们拿起笔来撰写这部书的主要动机,正是为了指出这块“明矾”对净化现代大城市居民心灵的特殊作用、功能和价值,以便安顿我们在地球上的生命。
莫扎特在作曲的时候,他是在同上帝直接对话;而我们这些人只能通过他的音乐听到上帝的声音。不错,莫扎特的音乐把上帝的声音传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