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的阴影,还没有完全散去。
“穆公霸业”成为百年梦魂
曾有大历史学家对秦穆公作评价,说:“秦人异日统一之基,实自穆公建之,此不可不知者也。”(马非百《秦史集(上)》)
这话说得对,穆公实是老秦人命运的关键人物。
在穆公之前,虽已有百年的酝酿,但秦国终究是西陲小国,而秦穆公之后,又有两百年的委靡不振,若非中间有秦穆公的一飞冲天,秦国的后人未见能以“穆公霸业”为蓝本再图崛起。
如此的话,可能从春秋至战国,秦国都只能是西陲小国。在我们今天的华夏,也就很难再找到关于它的影子了。
正因为有了秦穆公,我们华夏的文化构架,才永远有了“秦”这个底色。
在春秋末期的一百多年中,诸侯之间的兼并更为激烈,楚庄王继秦穆公之后成为新的霸主,之后就是我们都熟知的“吴越争霸”。
秦国在这期间,与楚国关系一直紧密,后来终于结成牢固联盟,以遏制晋,但仍不敌晋之强大。
后来,诸侯召开“弥兵大会”(也就是“和平大会”),公推楚、晋为盟主,齐、秦也与之实力相当。诸侯大国在总体上实现了均衡,但在细部上,因制度的交替、阶级的演变,各国间动荡更甚。
第八章“穆公霸业”成为百年梦魂(2)
“高岸为谷,深谷为陵”。在社会大变动的时代,有多少人沉沦,就有多少人跃起,人被不可知的力量所挟,在金戈铁马中杀出自己的路。
秦国也在找路,但在其后与晋国的争霸中,却屡屡不利。
秦桓公二十六年,秦桓公急欲向东发展,与狄人合力攻晋。晋厉公斥责秦国背约,纠合“八国联军”伐秦,连周王室也派了两名大夫参与其事。
联军与秦军大战于秦地麻隧,结果秦军大败,狼狈溃逃。联军乘胜西进,渡过泾水,进至秦地侯丽(今陕西礼泉东)后撤兵。
之后,秦景公又联合楚国,渡过黄河攻晋,晋暂时受挫。新即位的晋悼公大为愤慨,纠合十三国联军攻秦,秦军又一次败逃。联军再次深入秦国腹地,兵锋直逼雍城(今陕西凤翔),秦国上下震动。
秦军被迫出雍城自卫,使出狠招,在泾水中投毒阻挡渡河联军,又后撤至棫林(今陕西咸阳)坚守,联军才撤回。
国土连连受到外军践踏,连都城都几乎不保。穆公时代,这可以想象吗?
秦势,衰了!
老秦人只有哀叹。
就在这一百多年的屈辱岁月中,中原诸国完成了中国历史上最惨烈的一次社会转型。各国的奴隶制逐渐崩溃,新兴的地主阶级控制了政权。秦国在这个转型潮流中,脚步是比较缓慢的。
正因它在政治、经济制度上的变革太缓慢,才渐渐沦为了弱国。
公元前403年,庞大的晋国解体了,韩、赵、魏三家分晋,权臣大夫上升为诸侯。公元前379年,齐国也发生政变,君主干脆换了姓。原先多如牛毛的小国,经过剧烈兼并,到后来只剩下齐、楚、燕、韩、赵、魏、秦七个大国。中国进入了“战国时代”。
从晋国脱胎出来的魏国,最先适应潮流,改革不合理的上层建筑,任用李悝实行变法,成为战国诸侯中第一个强盛起来的国家。
秦又摊上了一个危险的邻居!
除秦国以外的其他国家,在魏国的影响下,也相继变法。土地私有制代替了贵族井田制,官僚制代替了世袭领主制。政治与经济制度改革,释放出了巨大的国家能量,六国的实力几乎在同一时间有了质的飞跃。
像楚国这样一个春秋时代的大国,国号虽未变,君主也没换姓,但内里却是完全变为另一性质的国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