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亿斤台阶。2008年粮食产量突破历史最高水平。我国人均粮食、肉类、水产品、水果产量均达到或超过世界平均水平,城乡居民的“米袋子”供给充裕;“菜篮子”时鲜丰盛;“果盘子”品种丰富。农产品供给基本保证了目前人口增加、消费水平提高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我们现在可以自豪地说,我国用占世界9%左右的耕地、6%左右的淡水,养活了占世界20%左右的人口。农产品供求关系的历史性转变,不仅使我国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而且为在全球范围内消除饥饿与贫困作出了巨大贡献。这一历史性转变向世人昭示,中国依靠自己的力量;稳定地解决了人民的吃饭问题。但是,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发展,以及我国人口增加,粮食供给压力加大,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任重道远。
好雨知时,哺农丰粮。在我们迎来改革开放30周年之际,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作出的《*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犹如给广袤的农村大地送来了一场及时雨,农业和粮食发展又迎来了一个春天。《决定》明确了新形势下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重大原则和战略举措。《决定》强调,要加快构建供给稳定、储备充足、调控有力、运转高效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决定》从战略要点、总体要求、基本思路、重大举措等方面,对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提出了一系列政策要求。这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纲领性文件。要认真贯彻《决定》精神,把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作为基本方向,扎实推进现代农业建设,为做到长远稳定解决中国的吃饭问题奠定坚实基础。
要坚持实行中国特色的农业和农村政策。这是长远稳定解决中国吃饭问题的有力保障。粮食和农业是人类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我国农业仍属弱质产业,农业资源紧缺;农业经营规模狭小,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农业比较效益较低;而粮食等农产品需求日益增长。面对我国基本国情和农情,长远稳定解决人民的吃饭问题,必须始终坚持把“三农”工作摆在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把农业放在国民经济的重要战略地位。要从我国实际出发,实行中国特色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和扶持农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是农村政策的基石。现有土地承包关系要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维护农民对土地的承包经营权益。同时,要促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农业规模化、组织化程度。多予少取放活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及“四取消、四补贴”是强农惠农政策的基本体系,是新时期加快农业发展的有力政策保障。要不断加大实施力度,扩大政策覆盖范围,提高扶持规模水平,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稳定解决好人民的吃饭问题提供持久动力。
代序(2)
要坚持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这是长远稳定解决中国吃饭问题的根本途径。当前,我国已进入加快改造传统农业、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关键时刻。随着工业化、城镇化推进,我国农产品消费需求不断增长,农产品供给结构性矛盾突出。单纯的传统农业由于土地产出率和农业劳动生产率低,难以确保新时期国家粮食安全和农民持续增收,难以应对农业国际化的竞争和挑战。只有加快现代农业建设,才能创造更高的农业劳动生产率,才能强化农业的基础和作用,才能肩负起新时期农业的历史重任。因此,要从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高度,不失时机地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一是建立健全支持现代农业发展的政策体系,丰粮于策。按照发展现代农业的要求,认真落实城乡统筹发展方略,巩固提高强农惠农政策,不断加大对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的扶持力度,促进现代农业稳定发展。二是加快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