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41部分 (3 / 5)

,你每年参观几次艺术展览、听几回音乐会而不是歌星演唱会,你读不读学术著作,你喜欢什么样的运动,你希望拥有什么样的身体,你的服装风格、家庭装潢风格、饮食偏好、旅游目的地与方式……所有这些,都反映出你的品味高下。品味在日常生活中的表现即在于个人与生活必需品的距离。因为就社会阶层的层面来说,对奢侈品和必需品的趣味差异而不是其他,才真正体现出阶层间的不同。正是基于这一点,布迪厄才会说,你拥有多少经济财富,并不代表你在社会上的地位,你对合法文化亦即高雅文化作品的鉴赏能力,才是你阶级地位的最佳说明。Bourdieu; op� cit�从布迪厄对品味的特别强调上,我们不难看出,它已经暗示了一定的经济能力,故而,对品味的强调,足以证明讲求品味者与暴发户之间的距离。也正是在这一点上,中国的媒体与商家挠到了处于刚刚兴起的、处于上升阶段并急于证明自身社会地位的中国新中产阶层的痒处。

中国中产阶层的文化生活(1)

在大众生产和消费时代里,我们几乎随意就能观察到社会分层与文化实践之间存在的密切关系。周怡:《文化社会学的转向:分层世界的另一种语境》,北京:《社会学研究》2003年第4期。新中产阶层的崛起以及它所追求的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它所崇尚的文化消费,正越来越引起人们的普遍注意。

“中产是一种生活方式”

其实早在20世纪前半期的老上海,对品味的强调就已经成为新兴阶级突出自己阶级地位与等级的一个要素,其具体表现即是对生活方式的追求。在长袍马褂的旧中国,西装成为沪上的流行服饰,“上海人士穿西装的,约占十分之四五”。高福进:《“洋娱乐”的流入——近代上海的文化娱乐业》,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第8页。吃西餐、进咖啡馆等餐饮习惯也随着早期洋人、买办及上层人士的示范而成为中产阶层乐意模仿的生活时尚并逐渐流行开来。一时间,西装、西餐、咖啡馆、电影、新式婚礼等都以其时尚的品味生活,以其所具有的西洋文化的符号消费的特点而成为新兴阶级强调阶级区隔的最佳选择;此时,去电影院观看美国电影也成为时尚生活的一种表现,这不仅是因为电影作为一门新的艺术形式才引进中国不久,还因为它对着装及观看行为规范的要求,使看电影有了不同于去戏院看戏的仪式感,更为时尚人士的日常交往提供了一种时髦的谈资。汪朝光:《早期上海的电影业与上海的现代化进程》,上海:《档案与史学》2003年第3期。到了20世纪末,一度中断了的中国现代化进程重新接续,新的生活方式也在各城市里悄然兴起。有房有车成为人们对中产阶层认定的一种硬性指标,相比之下,北京人尤其强调这一点,而其他城市的人则稍有不同。访谈对象B1,一位IT行业的经理认为,参照西方的中产标准,在目前的中国要成为中产,一个家庭最起码应该拥有两房两车,房子市区一套,郊区一套,车子公用一部,私用一部。上海的访谈对象则认为,没有房子就谈不上中产,车子在上海那样的交通环境中则不是那么重要。南京人则认为,在目前的社会条件下,一个家庭的年收入至少应该十万,生活才可以过得去,而要称得上中产则需得达到二十万。我们的研究表明,社会各阶层对中产阶层所具有的经济状况还没有一个明确的看法,因为有30�6%的人选择了“说不清”,有21�2%的人选择了家庭资产在“50万以上”,19�3%的人选择了“100万以上”。由此可见,对经济条件的估计说明国人对中产群体的划分偏于向上,它实际上表明了人们是把中产作为一种富裕生活的代表来看待的。所以他们会在服饰上讲究品牌。G7说:“你看他的衣服,T恤是鳄鱼的,皮鞋是老人头的,他这一身就几千块钱,还有他的手表也要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