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5部分 (3 / 5)

存续到今天的原因?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这“适者”不一定是占有者、战胜者,而是能与周遭生物“共荣共存”者。孟子说:“如果不把细密的网子放进池塘,鱼鳖就吃不了;砍伐树木能找适当的时节,木材就用不尽。”(《孟子·梁惠王上》,语译)不也是同样的道理吗?

留给我们孩子的礼物

读到谢尔·希尔弗斯坦(Shel Silverstein)的童话书《奉献的树》(The Giving Tree)。

一棵高大的苹果树,荫庇着一个孩子成长。

孩子在树下睡觉、捉迷藏,到树上摘苹果,还把名字刻在树干上。

孩子长大了,找树要苹果去卖钱。

树给了全部的果子。

孩子要盖房子,找树要木料。

树给了全部的枝子。

孩子要到远方去,找树要大块的材料造船。

树给了整根树干。

孩子年老归来。

“我已经一无所有。”树说:

“倒还有个剩下的根,可以给你当椅子。坐下来休息休息吧!”

阖上书,我想:

如果这大地,像那棵树,是“奉献的大地”,我们会不会是那个人?总是向大地要东西,要到彼此都一无所有。抑或,我们该从小小的年岁,就知道“该怎么拿”。

然后,当我们老了、死了,我们的孩子仍然能够拥有一个我们曾经拥有的——

奉献的大地。

txt小说上传分享

谈接纳(1)

在那小巷里

开了这么一个很新潮的咖啡店,

会有怎样的“酷人”,往那里聚集?

又会在他们交会时,

发出怎样的闪电?

别把自己锁在门内

有一天我到朋友家去,很惊讶地发现,他正喂怀里的娃娃吃乳酪。

“我只是给她尝尝味道,让她从小就习惯。”朋友笑道:“免得长大了,怕乳酪味道,还可能因此打不进洋人的社会。”

可不是吗?在美国处处看见中国人拒吃加了“起司”的东西,说又酸又臭,令人作呕。偏偏西餐里常加乳酪,连鸡尾酒会,都拿各种起司做点心。当我们不碰任何有“起司”味道的东西时,造成许多食物都不能吃了。

起司与臭豆腐

相对地,洋人常是不吃海参、皮蛋和臭豆腐的。甚至在中国待上几十年的外国人,碰到这三样东西,都敬而远之。

于是,中国人常拿洋人开玩笑——

“您到中国多久了?”

“十三年了。”

“您真算是个中国通了。不过,您爱吃臭豆腐吗?”

“我不敢吃。”

“对不起!您对中国文化是一通也不通了!”

这虽然是个笑话,却有值得我们深思的道理。

为什么中国人非但不怕臭豆腐,而且觉得好吃无比。西方人又视乳酪为珍馐美味,甚至不可一日无此君呢?

当我们拒绝一种食物的时候,是不是也拒绝了一种文化?甚至因此失去了许多情趣?

同样的道理,当有一个人对你说:

“我不能吃烤的,因为会上火。我也不能吃炸的,因为会泻肚子。我更不敢吃生的,因为会恶心。”

于是,你不能请他吃蒙古烤肉、美国炸鸡,更不能请他上日本料理吃“生鱼片”。

那是幸,还是不幸呢?

走向新一代

我有一位邻居,专门向大工厂推销经营理念,他对我说了一段很耐人寻味的话:

“当我去拜访时,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