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Maysles)最近的那部真
实电影《给我庇护》(GimmeShelter)为例,那是拉皮条和赚便宜的无耻混合。他们处理的影片对象从一个人的死亡发展到了一个运动的死亡,但他们自己却假装成了无处不在的无辜者。梅索斯兄弟能将自己的镜头对准正确的方向,但却无法赋予自己的电影对象所需的道德视角和历史视角。正在衰老的年轻人运动迫切地需要一位罗塞里尼:一位尊重他的素材的完整性,理解它,能够组织
它的导演。在罗塞里尼的电影生涯中,他第三次来到了创造力的最前线。在他最初的《罗马:不设防的城市》阶段,在他50年代早期与
英格丽?褒曼合作的那个阶段,还有现在的这个历史纪录片阶段,他都为其他电影人指明了一个全新的、道德的方向。当我们在银幕上对现实的处理再度来到一个关键阶段,当戈达尔在修辞学中渐行渐远,当许多真实电影的电影人选择了浅显的真实和快钱,当新闻纪录片电影人对过去视而不见,罗塞里尼再一次为我们指
明了道路。
《电影》,1971年第6卷第3期
萨姆佩金帕去墨西哥(1)
“《野战群》其实只是,”萨姆?佩金帕导演说,“杀手去墨西哥时所发生的事。”在萨姆?佩金帕崎岖的电影人生中,墨西哥越来越成为一个他想要去的地方。那是一片相比美国或许来得更加野蛮、简单或者荒芜的土地,但也肯定更具有表现力。萨姆?佩金帕的墨西哥是一个精神国度,类似于欧内斯特?海明威的西班牙、约翰?伦敦的阿拉斯加和罗伯特?路易斯?史蒂文森的南洋。那是一个去了之后能让你“把自己给理顺”的地方。《野战群》是佩金帕自1962年的《午后枪声》(RidetheHighCountry)之后,第一部在执导时未受到阻力的作品。这中间的七年时间,他历经个人生活不顺、拍摄项目受阻、自己被列入黑名单等各种磨难,当然,在此期间也有过迟来的影评人赞誉。他们将《午后枪声》称作“美国经典作品”,而佩金帕却在为争得一个写电视剧的机会而拼命努力。当他最终重获发言权时,却发现世道已经变了。暴力已经失去了它的规范(code),变成了某种更深层、更致命的东西。这种新的暴力对应了佩金帕记忆中尚且清晰的那几
年,这个国家的新情绪,但更重要的还是,对应了他个性中的某种 特征,这一特征以前都是被更多礼貌的伪装所掩盖着的。
有过为唐?西格尔(DonSiegel)导演打工和在电视剧《西部佬》(TheWesterner)剧组工作的经历之后,佩金帕的第一部电影是小成本西部片《铁汉与寡妇》(Deadlypanions,后来更名为《爱开枪的人》'TriggerHappy'重新上映),这也是一部现在被他称作“无法控制”和“失败”的作品。但它当初确实引起了理查德?里翁(RichardLyon)的注意,他将佩金帕带去了米高梅公司,同一年,他拍摄了《午后枪声》。一年之后,即1963年的冬天,《电影季刊》编辑欧内斯特?卡伦巴赫(ErnestCallenbach)对该片做了如下描述:“刚开始,似乎没什么人拿这部电影十分当真,但随着时间流逝,它那并不引人注目的优点开始变得愈发具有吸引力,现在再来看,很难再找到哪部1962年出品的美国电影能比它获得更高分的了。”不过,1962年时的米高梅和那些普通影评人一样,尚未准备好接受这种从容不迫的道德寓言;《午后枪声》只能作为双片放映时的第二部片子,在社区小电影院和汽车电影院中放映。《午后枪声》是一部痛苦的老男人电影,而它的导演此时年仅37岁,于是它更显痛苦。两位老年枪手,乔尔?麦克雷(JoelMc-Crea)和伦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