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和军事战略等等,在此不一一列举。
由此可见秦之统一中国是一种历史的必然趋势,秦在中国的封建历史长河之中只能以一种过渡形式而短暂在存在也是一种历史的必然趋势。六国虽众,人口虽多,地域虽广,但却各自为政,似一盘散沙,便于秦各个击破,秦之灭亡六国是一个拳头攻击六个分散的手指头。但是秦灭掉六国也使得原本一盘散沙似的六国合而为一成为了一个有力的拳头,从此六国之间的内部矛盾消弥了,但六国的人民祖祖辈辈所累积的对残暴的秦刻骨铭心的仇恨却终于汇聚起来而成为一条汪洋大河。秦正是为这种仇恨的风暴所吞噬,秦国在完成统一的历史使命的同时秦国的历史也走到了它的心头,为自己挖掘出一个导向自我灭亡的巨大坟场。
千古名臣魏征
一、大乱与大治
论及封建盛世必首推汉朝和唐朝。值得回味的是在汉朝和唐朝之前分别各有一个短命的王朝:秦朝和隋朝。我个人认为这两个短命的王朝的存在对紧承其后的汉朝和唐朝的影响其实是不可估量的,并非是一种可有可无的存在。
我在《秦灭六国的历史思考》中已述及,在春秋战国这一特定的历史时期一统天下者必定是能够马上得天下之诸侯国。一个着力推行文治的诸侯国未必能在战国这样一个乱世时期一统天下。然而马上得到的天下却又不能在马上治理,历史在这里陷入了一种悖论,一个误区,注定了秦朝作为一个短命的过渡王朝的存在。秦朝的建立为汉朝继承一个统一的疆域奠定了基础,秦朝的迅速土崩瓦解也为汉朝提供了一个极好的反面教材和警示作用。
那么隋统一天下而又迅速灭亡又有何借鉴意义呢?对隋朝灭亡的经验教训体会得至为深刻的莫若唐初的统治者。早在隋文帝统治时期,尚处青年的房玄龄便发表了这样的独特见解:历史上从来没有一个通过外戚篡位而取得的政权能国运长久的。另一次他单独对其父说:“隋朝皇帝本无功德,只会迷惑黎民,不作长远打算。混淆嫡亲和庶出,让他们互相争夺,皇太子与诸王竞相奢侈,早晚会互相残杀。靠这些人国家将难以保全。现在天下虽然清平,但其灭亡却指日可待。”应该说房玄龄的这一看法是很有预见性的,比较吻合*的历史唯物主义观。历史上任何一次改朝换代,如果不能在很大程度上摧毁旧有的经济秩序和统治秩序,那么继之而起的朝代会很快继承和沾染上前朝的痼疾而旧病复发或夭折,或被分疆裂土,或受制于政治集团,会因此而陷入灾难深重的混乱动荡局面。但是房玄龄的这一历史推论并不适用于隋朝。或者说历史的总趋势是如此,但是却并不符合这一特殊的时期。
隋文帝杨坚凭借外戚的身份夺取北周政权,显然并没有摧毁旧有的经济秩序的历史时机。但隋文帝却实现了盛世之治,这里面有什么深刻的历史原因呢?我个人认为这是因为在隋之前,中国经历了旷日持久的分裂局面,人民饱受战争的摧残与蹂躏,迫切渴望的是国家的统一和安居乐业,是“生民何计乐樵苏”。隋文帝正是顺应了这种历史潮流,采取一系列有力措施迅速实现了国家之统一,结束了自东汉末年到隋统一前300多年近400年的分裂割据状态,实现了自秦汉以来中国又一次统一;经过隋文帝精心治理,使隋成为政权稳固,社会安定,户口锐长,垦田速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