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先命唐兵偷偷埋伏起来,静静等候吐蕃军进入伏击圈。
吐蕃人多年来抢粮已经已经习惯了,甚至把唐军的懦弱当成相当然,丝毫没有警惕的意识。五千骑兵到达到,就像到自己家一样,下马后脱下盔甲,准备收麦,连个巡逻放风的也没有。
这时城门大开,哥舒翰带人纵马出来杀敌。吐蕃兵大骇,向北逃走。突然之间伏兵四起,围起吐蕃人就是一通猛杀。这一战唐军大获全胜,几乎将吐蕃的军马全部杀光,大大出了一口恶气。
哥舒翰身先士卒追逃兵时,战马受惊,掉到了河里。当时就有三名吐蕃将官挺枪欲刺,“翰大呼,皆拥矛不敢动”。这有点令人奇怪,莫非哥舒翰是名武林高手,会“狮子吼”或“虎啸*”,一声大吼,震得敌兵心神皆碎?怎么大喊一声,就能把敌人吓傻、不敢下手了?
就在这三名傻瓜呆在那儿时,救兵来了,哥舒翰上来之后,接着追杀,还真是位狠人。
最后杀得吐蕃“匹马不还”。从此后,积石军的粮食终于可以自己种自己吃了。
玄宗见前方战事不利,把哥舒翰顶上来,这已经不是第一次。
这一次哥舒翰接替的是高仙芝,而上一次类似情况发生时,接替的对象比高仙芝更有名,是当时任四镇节度使的王忠嗣。
天宝六年,玄宗让王忠嗣攻打吐蕃据守的石堡城,王忠嗣以“石堡险固。若顿兵坚城之下,必死者数万。”为理由,拒不执行玄宗命令。甚至后来玄宗让他担任副攻,王忠嗣也只是敷衍了事。李林甫借机诬陷王忠嗣与太子勾结,王忠嗣因此遭了贬官。
哥舒翰接任陇右节度使后,带六万三千人,攻只有数百吐蕃人占领的石堡城。诚如王忠嗣所言,最终虽然拿下了石堡城,但唐军竟然损失了数万人。
(令人不得不惊叹石堡城真是块超硬的骨头。)
王忠嗣爱惜战士的生命,但玄宗不在乎,哥舒翰也不在乎。他们所需要的结果,只是占领石堡城。
王忠嗣宁愿丢官,也要保住数万人的性命。哥舒翰则用无数战士的鲜血,染红了他的花翎子(借清朝的官帽用一下)。
李白因此写诗道:“君不能学哥舒,横行青海夜带刀,西屠石堡取紫袍。”
哥舒翰的做法虽然为当时很多人所不齿,但他的努力扩大疆土做法无疑符合玄宗“开边意未尽”的心思,也符合许多与军事无关的人心中创盛世大唐的梦想。所以在前朝后世,对汉武帝“穷兵黩武、征讨四方”的做法也褒贬不一。
哥舒翰领兵步步进逼,收复了九曲部落。唐军在河西、陇右的战场上占据了绝对的优势。到了天宝十三年,大唐与吐蕃的分界线已经推进到青海湖至黄河河曲以西一线。《资治通鉴》中说:“是时中国盛强,自安远门西尽唐境凡万二千里,闾阎相望,桑麻翳野,天下称富庶者无如陇右”
西鄙人的《哥舒歌》就是诗颂的此时的哥舒翰。
………
“周公恐惧流言时,王莽谦恭未篡时,向若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有谁知。”
安史之乱还未开始,哥舒翰因为中风就开始在家中养病。此时的哥舒翰的声名达到顶峰,被玄宗封为西平郡王。如果功成名就之时因病而亡,少不得被世人称颂为抗击异族的忠臣良将、留百世英名。
不过他身为臣子,当然要听皇帝的招呼,当上了天下兵马“副元帅”。 。。
第二十九章 冰释前嫌(1)
“秦山洪水一关横,雄视中天障帝京。 但得一夫当关隘, 丸泥莫漫觑严城。”
这是古人形容潼关之险,在唐军重兵把守潼关之后,叛军狂飙突进的势头得以遏止。歌舒翰的威名也不是吹出来的,叛军几次进攻皆无功而返。
河北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