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4部分 (3 / 5)

经过一股风的投降之后,在常山颜杲卿、平原颜真卿等人的带动下,起义声不断。安禄山本打算亲自率兵攻打潼关,但河北有变。于是安禄山率军回征,叛将蔡希德也带一万人马从河内攻向河北。

河北义军大多是临时组建,由于缺少唐正规军的支持,很快就被叛军*。但在*完河北义军后,安禄山的主要精力并没有放在攻潼关上,而是转到“称帝”上。

天宝十六载(公元756年)正月初一,安禄山自封为大燕雄武皇帝,改年号为圣武。

安禄山不趁大好时机进攻,而是过早的称帝,这种典型的暴发户心态可谓有点目光短浅。一旦称帝,那么自然就少了许多造反的锐气,并且内部之间官员的任命,也不可避免地令部分人产生心态失衡。像陈胜、项羽、李自成等沉不住气的造反者,过早称帝都是其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只有朱元璋那样“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策略才是王道。

安禄山的进攻之心淡了,但玄宗夺回东都洛阳之心仍然炽烈,尤其是听说安禄山自封皇帝后,更是气愤难平。

天宝十六年一月九日,玄宗命令郭子仪撤去仍在包围云中的军队,回军朔方,更增兵准备收复东京。同时还要另派一支部队,出井陉关,平定河北,截断安禄山的退路。然后从河北、潼关两面夹击,一举击败所谓的大燕朝。

在这个计划中,平定河北的军队非常重要,必须是骁勇善战的部队。只有战则必胜,才能充分调动起河北义军的士气,让叛军陷入此起彼伏的战事中。在玄宗的计划中,不仅能占领河北,还得能守得住叛军的进攻,遏住叛军从洛阳回范阳的通道。

这支高素质的军队从哪里来?临时招募的肯定不行,那样只是相当于给敌人送菜,根本起不到应有的作用。从各方镇军队位置及战斗力来说,从朔方军抽调整一部分人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既然定了从朔方军中抽取,那将领最好也是朔方军中人,于是玄宗要朔方节度使郭子仪推荐一位合适的将领。

郭子仪没有犹豫,推荐了手下指挥作战能力最强的李光弼。

让李光弼带独立带一队人马,又封官又给权的,是好事啊。可李光弼听说郭子仪推荐自己后,竟然吓得战战兢兢、泪流满面。这是为何?

杜牧《张保皋传》曾写道,郭子仪与李光弼虽然是同事,但两人的关系非常差。在安思顺当节度使时,郭、李二人曾都是牙门都将,两人互相看不惯。平时能躲开就躲开,既然是同一张桌子上吃饭,也往往是怒目相向,不交一言。实在不知道两人是什么原因有此深仇大恨。

安思顺因为安禄山叛乱受到牵连,郭子仪接替其成为朔方节度使。李光弼怕郭子仪给他小鞋穿,好几次都想偷偷溜走,不干了。当时安禄山叛乱已起,李光弼一时还真找不到合适的地方去,所以一直犹豫下不了决心。

这时郭子仪推荐他外出领兵,李光弼第一个念头就是:坏了,郭子仪终于要下毒手了!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第二十九章 冰释前嫌(2)

李光弼跑到郭子仪那里哭泣道:“一死固甘,乞免妻子。”,你如果对我有意见,只是处死我就行了,我恳求你能保全我的老婆、孩子。

郭子仪当时大吃一惊,赶紧下堂扶起李光弼,再把他让到堂上的座位上。劝道:“现在天下大乱,除你之外无人可担平定河北的重任,在这关键时刻,我岂敢因私废公啊。”话中也含有对李光弼的埋怨,现在大敌当前,“岂怀私忿时邪”。

然后郭子仪召集主要军吏,宣读皇帝的诏书。李光弼一听,诏书是命自己为河东节度使,郭子仪送给自己一场大富贵啊。虽然郭子仪与自己素有仇怨,但关键时刻仍是以国事为重,而自己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不由羞愧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