猛。据称,德国埃德瓦机械设备公司刚刚进入中国的时候,雇用一名有经验的经理人,月薪为人民币5 000元左右,而如今,雇佣一个类似的人员的价格已经涨到最低万元,并且还要再加年薪的40%作为奖金。
据德国《财经时报》报道,1998—2004年,中国平均工资的年增长率在8%~12%之间,高于马来西亚、泰国、越南、印度尼西亚和菲律宾的同期水平。关于这一点并没有准确的数据。因为另一份报告宣称,1998—2004年,中国人工成本(包括劳动报酬、社会保险费用、职工福利费用及其他人工费用)平均每年递增,而同期国内人均GDP增幅为平均每年。
不管怎么说,所有这一切都表明,中国的劳动力成本确实上升了,同其他国家的劳动力成本差距也在逐年缩小。目前我国的劳动者相对工资水平已经超过了相当一些国家。
而在2008年初,中国又出现了外资企业的“撤离潮”,在社会上引起了轩然大波。在山东,有100多家韩资企业“无故撤离”。也因此,韩国产业资源部和韩国外交通商部、劳动部、法务部、大韩商会等共同成立了“无故撤离应对特别工作组”,对韩资企业无故撤离最严重的青岛、广州等地区开展调查。虽然其中有无良的企业主逃避责任的问题,也有很多人认为,外资的撤离潮与中国劳动力成本的迅速提高有很大关系(实际上,不少人认为中国推出的新《劳动合同法》也是原因之一)。
许多人认为,中国产品之所以能够在国际市场低价竞争,就是因为私营和港资台资企业能将工人的工资福利压到最低水平,并把工人的工作时间和劳动强度加到最大。
因此,中国人劳动力成本低这样一个“传统的优势”一旦丧失,很多人的担心便油然而生: 中国吸引外资的数量会减少吗?经济发展的速度会不会遭受重创?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中金公司董事长李剑阁甚至在一次国际研讨会上呼吁: 提高劳动力工资,要考虑到企业的承受能力。如果提得太高,投资者就会把产业转移到工资更低的越南等中国周边地区,这样中国的打工者连工作的机会都没有了。
。 想看书来
被低估的中国竞争力(1)
业内外对中国制造的现状和未来都非常担忧。许多人认为,中国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今后将不会再具备如今这么强大的竞争力,随着劳动力成本的上升,这些产业可能会转移到劳动力更加廉价的地方,比如非洲。如今非洲绝大多数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都比中国低很多,那么这些产业会不会转移到那边去呢?
毫不客气地说,这种担忧完全是多余的,因为他们低估了中国人的创造力,低估了中国人的勤奋、热情和特殊的干劲。
如果仅仅看表面,确实,如今中国的人均GDP等指标都比其他国家要高。而非洲许多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都比较低,他们的劳动力成本似乎应该更为低廉。
但这一切都只是人们的臆想。中国工人的勤劳和极高的劳动效率早就将这些名义上的劣势给填平了,并逐渐将试图超过中国企业的外国企业压迫到根本难以承受的境地。
比如各界广泛报道国内很多地区的农民工都能超时工作。中新网2010年5月24日的报道《富士康回应社会质疑: 公司难从本质上触及员工内心》有如下记述:“据央视报道,在富士康,很多基层员工是12小时一个轮班,除开正常的8小时工作时间外,还有2小时吃饭、休息以及2小时的加班的时间。”
其实富士康工人的工作时间在中国大量的代工厂中并不算多。《中国改革》2010年第7期中的文章《外来农民工调查》中披露,珠三角地区工人的平均工作时间为每天小时、每周小时,每周天,每月加班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