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值初夏傍晚,栖霞山峰峦叠翠,夕阳斜照,晚钟悠悠……c
微风拂过,绿林摇曳中,一座庙宇若隐若现,红砖绿瓦,古朴大气,正是大名鼎鼎的金陵栖霞古寺。
“观自在菩萨行深波若波罗密多深时,照见五蕴皆空,渡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
远处晚课的经颂伴着木鱼声远远传来,禅房里昏暗的灯光明明灭灭,一老一少两个僧人并肩面壁盘膝而坐,双目微阖,嘴唇微动,和着远处传来的晚课声默诵经文。
老僧人须眉皆白,长须过胸,显然早过甲子之龄,却见他一边诵经一边轻拨挂在脖子上的那串佛珠。小和尚只有十岁左右的光景,身形微胖,此刻也正一丝不苟地默念经文,俨然一副小小得道高僧的模样。
待念到“故知波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一句时,小和尚双眉微蹙,诵经之声略略一顿,只那么一瞬,旋又复诵,加快了语速,跟上众僧的节奏。
虽只一顿,他身旁的老僧人已然察觉,拨佛珠的拇指一滞,缓缓睁开双眼,回头望向身边的弟子,没有嗔怪他为何竟在晚课时心有旁骛,却只微微一笑,问道:“若水,你可是心中有所思悟?”
小和尚若水忙道:“弟子知错,不该在晚课时分心,只是……”说到这儿,却是话音一停,不敢再说下去。
老僧人至清道:“但说无妨。”
若水偷眼抬头望去,正迎上师傅澄澈淳厚的目光,心中一宽,道:“谢师傅。弟子记得师傅曾教诲,‘苦海无边’,弟子也知,不经磨难苦,难得至上道。却不明经文所言,波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话说及此,嗫嚅半晌,却不知如何措辞。
至清缓缓道:“你可是想问,佛能消除苦厄,人世间却为何仍如此多灾多难?如何才能真正除一切苦?”
若水一拜倒地,道:“弟子愚钝,愿听师傅教诲。”
至清道:“佛曰,人有七苦:生、老、病、死、怨憎会、爱别离、求不得。一入轮回道,自是七情六欲加身,受以上种种,永无终日。除非积善成德,勤修戒、定、慧,断除无明,斩断烦恼,就能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得正果而成佛,方可脱离轮回,永登极乐之境,否则,便得生生世世永入六道之中,受轮回之苦。”
若水面有忧虑之色,道:“那弟子今世多行善事,广积福德,那下一世是否能少受苦难?又何时才能修炼成佛,登极乐净土?”
老僧人至清笑而不语,只拨弄着手中的佛珠,片刻方道:“今世之果,皆为前世之因,万世皆有因有果。佛法无边,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世人所言‘不是不报,时候未到’即是言此。若想下世能得善报,那得看你今世种下什么果了。若水,你可明白?”
若水紧蹙的双眉缓缓松开,心情已然平复,缓缓道:“弟子明白。”
至清又道:“多行善事,广积福德自是美事,但若每事行前皆心怀积德成佛之意,未免又落了下乘。若水,你可明白?”
若水先是一愣,随即喜道:“师傅,我明白了!是不是行善事应该以助人为目的,而不应心求回报,在行善时仍心思下世得善缘?”
至清轻抚弟子的头,笑道:“正是如此。行善莫存功利心。善行自有善报。”
若水若有所悟,抬头望去,便看到了墙上挂着的六道轮回图。
转轮圣王头顶三世佛,面目丑怪,赤面獠牙,戴骷髅头饰,脚踏鳌头,口衔轮沿,双臂环抱巨轮。巨轮内层中心是猪、鸽、蛇三兽,表示愚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