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365书包网>游戏竞技>贾想1996-2008> 第2部分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部分 (2 / 5)

去北京一起喝

酒。谈下去才知道他非常得意,《花样年华》在大陆已经获准通

过,我知道这是他真心的喜悦,想想自己的电影公映遥遥无期,

多少有点惆怅。釜山到处弥漫着〃花样年华〃的气氛,年轻人手

里握着一个纸筒,十有###是《花样年华》的海报。我没有参加

闭幕式便回国。据说闭幕那天突然降温,《花样年华》露天放

映,几千个观众在寒风中享受流行。

流行的力量是无穷的,我中午一到北京,下午便买到了《花

样年华》的VCD。当王家卫的叙事中断,张曼玉和梁朝伟在高速

摄影和音乐的双重作用下舞蹈般行走时,我突然想起了古代章回

小说中承接上下篇的诗歌。原来王导演熟谙古代流行,一张一弛

都露出国学底子。不能说是旗袍和偷情故事吸引了中年观众,但

王家卫拍出了一种气息,这种气息使中年观众也接受流行。

再次回到巴黎已经到了十月底,巴黎地铁站都换上了《卧虎

藏龙》的海报。市政厅的广场上立着一面电视墙,电视里周润发

和章子怡在竹林中飞来飞去,看呆了过路的行人。我猜他们正在

回忆自己的力学知识,琢磨着中国人怎么会摆脱地心引力。这是

《卧虎藏龙》的电影广告,精明的法国片商将片名精简为〃龙和

虎〃。我从初二开始看港台武打片,这些意境早在胡金铨的《空

山灵雨》和《侠女》中有所见识,但神秘的东方色彩还是迷住了

观众。美国还没有上片,便有纽约的朋友来电话,让我寄去盗版

《龙和虎》。

几天后在伦敦见到李安,全球的成功让他疲惫不堪。大家在

一家挂满沃霍尔作品的酒吧聊天,我怀疑空调都会把他吹倒。谈

到《卧虎藏龙》时他说了一句:不要想观众爱看什么,要想他们

没看过什么。我把这句话看做李安的生意经,并记在了心中。

杨德昌、王家卫、李安的电影正好代表了三种创作方向:杨

德昌描绘生命经验,王家卫制造时尚流行,李安生产大众消费。而

这三种不同的创作方向,显现了华语电影在不同模式的生产中都蕴

藏着巨大的创作能量,呈现了良好的电影生态和结构。今天我们已

经无需再描述这三部电影所获得的成功,在法国,《一一》的观众

超过了30万人次,《花样年华》超过了60万人次,而《卧虎藏龙》

更高达180万人次。了解电影的人都应该知道,这基本上是一个奇

迹。而这个奇迹使华语电影重新受到人们的关注。日渐低落的华

语电影声誉被他们挽回。我自己也在得益于他们三位开拓的局面,

《站台》卖得不错,也就是说会有观众缘。

然而我们会发现,这三位导演两位来自台湾,一位来自香

港。电影作为一种文化,广阔的大陆似乎已经沉没,而拯救华语

电影的英雄却都来自潮湿的小岛。从90年代中期开始,我们的国

产电影就失去了创作活力和国际市场信誉。那些国际大导演其实

早在几年前就几乎没有了国际发行,靠着媒体炒作装点门面。而

那些以为自己有观众的导演也只能操着京腔模仿阿Q。巨大的影

像空白呈现在我们面前。我看?我们能看什么?

我们看到杨德昌、王家卫、李安三位导演在开创华语电影的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