壁上鸣。
鉴湖女侠秋瑾的墓在杭州西湖。孙中山曾经与宋庆龄赴秋瑾墓凭吊,孙中山谓:“光复以前,浙人之首先入同盟会者秋女士也。今秋女士不再生,而‘ 秋风秋雨愁煞人 ’之句,则传诵不忘。”宋庆龄女士则在秋瑾纪念馆上题词说:“秋瑾工诗文,有‘秋风秋雨愁煞人’名句,能跨马携枪,曾东渡日本,志在革命,千秋万代传侠名。”
古人云“诗言志”,秋瑾哪里只有“秋风秋雨愁煞人”这句临终绝唱?如“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膝室空怀忧国恨,谁将巾帼易兜鍪”等,俱是慷慨壮怀、掷地有声的诗词豪句。
这阕《鹧鸪天》作于1904年,秋瑾赴日不久。清绍兴府将此词稿作为“罪状”公布,足见此词革命性之强。
“祖国沉沦感不禁,闲来海外觅知音”,道是“闲”字,但有感于祖国沉沦,却未必有“闲”情。开篇两句,点明此行日本的缘由,也点出了国内的政治局势。“金瓯已缺终须补,为国牺牲敢惜身”,《南史·朱异传》云:“我 国家犹若金瓯,无一伤缺。”可见此处“金瓯”指代国家,其时列强瓜分中国,堂堂礼仪之邦,却是衣冠委地,词人一拍桌案,拂衣而起,目透厉芒,声音陡然一扬:“为国牺牲敢惜身?”如此一句反问,竟让无数男儿汗颜。
“嗟险阻,叹飘零。关山万里作雄行。”换头一折,疏疏三笔,便将一路多少霜风雨雪,轻轻囊括。是蹉跎,是舛磨,阳光寂灭,风雨鲜活。她是一个革命者,不能也不会为了这些而放慢脚步。有了这样的信念,关山万里,层云几重,一名女子,改换上男儿的装扮,一叶槎枒,飘扬过了大海。
“休言女子非英物,夜夜龙泉壁上鸣”,歇拍一韵,便似洞天石扉,訇然中开。只恨苍天,“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只求如今,“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谁道女子无才便是德?我秋瑾就是不信。
休言女子非英物,夜夜龙泉壁上鸣。
仅此一句,便把此人以身许国的决心和敢作雄飞的魄力,展现得淋漓尽致。
休言女子非英物,夜夜龙泉壁上鸣。
这句豪言的峥嵘风骨,撑起的正是词人飒爽的英姿。
作者题外话:囿于学习,只好每周周末前来更新,至感抱歉。 。 想看书来
稿一:紫塞黄沙风大
如梦令· 紫塞黄沙风大 逆水行舸
紫塞黄沙风大,日白云黑谁怕。我啸剑出匣,旗折营摧鼓哑。天下,天下,胡妇三千新寡。
小令通常是抒发觅恨寻愁、悲风悼月的闺中之作,鲜有这般大气磅礴、掷地有声的豪句。“紫塞黄沙风大,日白云黑谁怕”笔力雄健,两句短短一十二字,就将塞外景色尽收笔底。紫塞是什么?据孙谦益参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版),“紫塞”即长城也。秦始皇筑长城,西起临洮,东至朝鲜,其长万里,土色皆紫,故称“紫塞”。黄沙呢?是苏轼诗中西出崤函,惊风击面的尘垢,还是李白笔下古来惟见白骨黄沙田的葬身之所?也许都有吧。塞外的晴雨变化莫测,忽而晴空万里,忽而密云不雨。也许,也许也正是在转战多年的征人心境。紫、黄、白、黑,几种颜色夹杂起来,几丝惨淡的光线,几分悲凉的气氛,这是一种巧妙的组合,毫无关联的几种客观景物,经词人的妙手连缀,造成了一种强烈的视觉冲击。如此的塞外奇观,却是征伐前兆么?
中间笔锋忽然宕开,饱蘸浓墨,真力弥满,蹦出一句“我啸剑出匣”,猛地风云激荡,杀伐之声呼之欲出。然而一场大战,词人仅用“旗折营摧鼓哑”六字高度概括,形容殆尽,是何等笔力?
“胡妇三千新寡”,却与唐人杜牧“铜雀春深锁二乔”有异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