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各种杂物的楼梯口,接连落下的两枚手榴弹便彻底封住了他们的去路。
尽管己方的进攻脚步并没有完全被遏止,但目睹此情此景的士官还是异常懊恼。他扔下望远镜,如猴儿一般灵巧地往左边一跃,跳到了火炮的护盾后面。仅剩的炮手自觉地往后挪了挪,开炮拴、退弹匣、再装填。只短短几秒,士官熟练地调整了炮口。在这期间,进攻的步兵们以手中的武器猛烈向那个该死的窗口shè击,暗红sè的光点飞shè而上,虽然临时压制住了对方的火力,但黑乎乎的手榴弹又从另外几个窗口飞出,一通爆炸之后,形势再次反复!
机枪shè击时急速跳跃的火光依然在那个窗口后面顽固地跳跃着,士官眯起眼睛,将整个身子压在炮盾位置,恶狠狠地吼道:“送你们下地狱!”
三秒之内,20毫米机关炮弹一股脑飞shè而出,暗红sè的光点在建筑物外墙留下了连串弹孔,唯独窗户部分未有任何痕迹。为了增强防御xìng,苏军在那扇窗户后面堆砌了许多物件,但那根本无济于事。
………【第91章 铁壁合围】………
在慕尼黑战役的“战场枢纽。”米尔多夫,连日的炮火已将古老的城区变成不折不扣的焦土,大大小小的弹坑有时是双方官兵躲避枪炮侵袭的掩体,有时是草草掩埋阵亡将士的墓穴。得到帝国精锐部队的增援之后,德**队一改之前被动防御的姿态,利用夜战以及化学烟雾掩护连续发动战术反击,勇敢的斗牛犬竟逼得庞大的蛮牛步步后退。为了打开米尔多夫之战的不利局面,砸开德军重兵构制的包围圈,苏军不断加大炮击强度和持续时间,炮击范围也从米尔多夫城区扩大到了伊萨尔河对岸。在发起总攻之前,近千门苏军火炮和火箭炮在短短几个小时内向德军防区倾泻了数千吨炮弹,米尔多夫超出地表部分基本已经消失,但顽强的德国守军仍在坚持战斗。由于火炮数量和射程处于绝对劣势,部署在伊沙尔河南岸的德军炮兵只好继续呆在用各种伪装手段保护起来的阵地内,直到苏军第二波步兵冲击发起之后,这些火炮才适时地支援城内守军。这一次,苏军一口气投入了20多个步兵营和四百多辆坦克、装甲车,在战斗机和轻型轰炸机的支援下,勇敢的布尔什维克战士不计伤亡地向前推进,而利用残存的建筑和街道地形,德军的精细战术发挥了比炮火更为凶猛的威力。两个小时之内,苏军阵亡者竟达到了3000人之多,大量的伤亡迫使苏军减缓攻势,而这又引发了一段长达两个小时的炮轰——由于持续炮击对弹冇药的巨大消耗,苏军动用大批车辆往前线弹冇药。随着夜幕的降临,这条重要的供应线成了德军伞兵突击部队利刃所向的新目标。
入夜。德军第1空降营分乘四十多架运输机由巴伐利亚中部飞往北部,在四个预定地点实施伞降突击。尽管苏联空军的夜间拦截能力较差,出于安全考虑,德军派出夜间战斗机全程掩护。经过大约一小时的夜间飞行,运输机群各自抵达目的地。这第1空降营是民冇主德国组建的第一支也是目前唯一一支空降部队。该营以第三帝国时期的伞兵人员为班底组建,除接受严苛的训练之外,还创造性地引入了装甲空降兵的概念,在军事演习中曾有过技惊四座的表现。秉承了第三帝国时期的主要战术,德军伞兵们继续使用RZ型快速伞。从极限高度跳出机舱之后,他们只需十几秒就能够接触地面,具有相当强的突然性和攻击性。只是这一次出于作战方式的特殊性,他们引以为豪的空降车辆和火炮并没有随同降落,略显孤独的伞兵们主要依靠制式枪冇械和手榴弹、轻迫击炮、反坦克火箭筒作战。
降落过程中,多数德军伞兵未遭苏军部队拦截。收拢兵员和战斗装备之后,四个战斗分队迅即朝着各自的预定攻击目标挺进。这些目标皆位于连接苏军后方与米尔多夫前线的交通要道附近,有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