累了,不过最近因为出远门都没举重,所以正好运动一下。我问年纪较轻的几个激进派哪里可以弄到举重器材,但他们疑心很重——毕竟我们是美国来的——而且要不是真不懂英文,就是宁可说自己的语言。有个年长的激进派抗议了一下,跟弗洛伊德热闹滚滚地争着。苏西熊哼了哼,头伸到老人脚边探来探去——仿佛想用他的长裤擤鼻子——于是老先生安静地上楼了,虽然他明知苏西不是真熊。
“他们都写些什么?”弗兰妮问苏西,“是不是宣传通讯之类的?”
08 哀愁浮起(8)
“他们要那么多电话干吗?”我问,因为一整天都没听到电话响。
“他们打很多电话,”苏西说,“我猜都是些恐吓电话。我没看他们的宣传品,那些政治理念我没兴趣。”
“他们有什么政治理念?”弗兰克问。
“改变他妈的一切,”苏西说,“从头开始。他们要把台子上的球扫光,重开一局。”
“我也想,”弗兰克,“听起来不错。”
“他们好恐怖,”莉莉说,“眼光直穿过你,好像看的是你身子后面。”
“唔,你本来就不高,”苏西熊说,“他们可是常看我。”
“还有一个常看着弗兰妮。”我说。
“我不是这意思,”莉莉说,“我是指他们对人视而不见。”
“那是因为他们在思考,怎样才能改变一切。”弗兰克说。
“包括人在内吗?弗兰克?”弗兰妮说,“他们认为‘人’也能改变吗?你觉得呢?”
“当然,”苏西熊说,“比方说,人都会死。”
悲伤令一切变得亲密起来,在哀悼母亲和蛋蛋之际,激进派和妓女一下子成了我们的熟朋友。我们失去了母亲(对妓女而言),也失去了手足(对激进派而言)。因此,为了弥补我们——还有弗氏旅馆——受到的伤害,激进派和妓女待我们都很好。除了日夜作息不同,他们相似的程度其实超乎彼此想象。
他们都相信一个跟电视广告同样单纯的理想,总有一天,自己能够“自由”。两方都把身体当做一件可以为理想轻易牺牲的物品(在付出牺牲后,也能轻易地复原或代换)。甚至连名字都差不多——即使理由未必相同;他们只有代号或绰号,如果用的是真名,姓氏也略去了。
其中甚至有两个人名字一模一样,不过从来不会搞混,因为激进派那个是男的,妓女自然是女的;而且他们也从不同时在弗氏旅馆出现。这两人都叫老比利,比利(Billig)在德文里是“廉价”的意思。老妓女取这个名字,是因为她接客的价码比一般低得多;虽然克鲁格街位于第一区,这里的妓女跟卡恩纳街(就在转角处)比较起来,只能算是次级品。绕过卡恩纳街走进这条小路,就像纡尊降贵(相对来说)走进一个黯然失色的所在;只差一条街,就不见了沙赫大饭店的灯火和国家歌剧院的灿烂辉煌,你会注意到妓女的眼影搽得更浓、膝盖有些弯曲、脚踝仿佛要陷进肉里(因为站得太久)、腰也更粗——就像弗兰克房里的裁缝人形。老比利正是克鲁格街妓女帮的大姐头。
与她同名的激进分子,就是搬到五楼时和弗洛伊德吵得最凶的老先生:“廉价”这个美名的由来,是因为他以捉襟见肘见称,而且经历辉煌——同侪甚至称他为“左派中的左派”。布尔什维克还在时,他就是其中一个;等到名称改了,他也跟着改名。每次有什么运动,他总是站第一线,可是一旦运动出现乱象或走进死胡同,老比利马上又躲到后头,无声无息地开溜,等着下次再去站第一线。激进派年轻一辈的理想家们总是对老比利又怀疑又羡慕——因为他就是能存活下来。妓女对她们的老比利看法也差不多。
不论明暗里外,这个社会对年资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