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部分 (3 / 4)

左传·宣公十五年》(晋景公六年,前594。《左传》以鲁国君年号纪年,以下只括注公元):“晋侯使赵同献狄俘于周,不敬。”

《左传·成公四年》(前587):“晋赵婴(即赵婴齐)通于赵庄姬(即赵朔妻)。”

《左传·成公五年》(前586):“五年春,原(赵同,原为其食邑)屏(赵括,屏为其食邑)放诸齐。婴曰:‘我在,故栾氏不作。我亡,吾二昆其忧哉!’”此与上条联接,因跨年度而分身为二。是说赵婴齐因通奸罪被两位哥哥流放到齐国,临行前发出口头警告。栾氏,指栾书一门,为当时晋国另一支显赫的卿族。

在《史记·晋世家》中也不乏其例:

(景公)十二年(前588)冬,……晋始作六军,韩厥、巩朔、赵穿、荀騅、赵括、赵旃(赵穿之子)皆为卿。

“始作六军”是僭用天子编制,因为当年齐国建议景公称王。“王师”中新增的指挥官赵氏子弟就占了一半(或说赵穿为韩穿之误),灭门之说何从谈起。

十七年(前583),诛赵同、赵括,族灭之。韩厥曰:“赵衰、赵盾之功岂可忘乎?奈何绝祀!”乃复令赵庶子武为赵后,复与之邑。

终于泰极否至,赵氏遭到了厄运。司马迁在这里将“下宫之变”足足推迟了十四年,却极为正确,因为他符合经传的说法。《春秋》鲁成公八年(前583)《经》:“晋杀其大夫赵同、赵括。”《左传》:“晋赵庄姬为赵婴之亡故,谮之于晋侯,曰:‘原、屏将为乱。’栾(栾书)、郤(郤錡)为徵(作证)。六月,晋讨赵同、赵括。(赵)武从姬氏(赵庄姬)畜于公宫。”

至于“赵氏孤儿”赵武,《左传·襄公三十一年》(前542)中也提供了一条线索。“穆叔曰:‘赵孟(即赵武)将死矣!其语偷,不似民主。且年未盈五十,而谆谆焉如八九十者,弗能久矣。’”穆叔即鲁国大夫叔孙豹,前一年参加各国救济宋国受灾的“澶渊之盟”,在那里见到赵武唠唠叨叨,语言浅薄,没有主臣的风度,于是回国后发表了如上的感想。春秋时盟会按出席者年齿排定座序,所以穆叔确知赵武的年龄。“未盈五十”,杜预注“盖四十七八”,照此扣除虚岁,则赵武当出生于公元前590或589年,“下宫之变”时已七、八岁,符合《晋世家》“从姬氏畜于公宫”的说法。《国语·晋语》“昔先主文子(赵武谥文子)少衅于难,从姬氏于公宫”的记载,也是一条旁证。

由此可见,《赵世家》与《晋世家》的内容出入巨大,几如出于二人之笔。前人很早就对此大惑不解,如毛奇龄就断言《晋世家》为司马迁父亲司马谈所作,“凡《史记》中其说多有矛盾处,皆谈创而迁改之也”(《经问》)。这是没有根据的。众所周知,春秋各国都设专门史官,史官以护持国史为生命要职。尽管秦始皇收焚天下图书,但暴力终非万能,“如何十二金人外,犹有人间铁未销”,老百姓连武器都敢抗命不交,遑论书籍。司马迁撰写《史记》,“据《左氏》、《国语》,采《世本》、《战国策》、《楚汉春秋》接其后事”(《汉书·司马迁传》),“《世本》”就是赵国史官的作品。太史公也完全有可能见过赵国其他的国史或野记。而其中的“赵氏孤儿”故事,有声有色,令他不忍割爱。故事在整篇《赵世家》中占了绝大篇幅,颇显突兀,支持了迻录旧记的可能。东汉郑玄注《礼记》,和他先前注《尚书》、《周易》说法全然不同,赵翼以为是“兴会”(写作心理)所致。“兴会”可以解释司马迁置扞格于不顾的原因。或许他也知道,传说可以变为历史,尤其是帅气的那种。

导读(4)

现在让我们尝试接近真相,作为阅读“赵氏孤儿”故事之前必要的知识储备。连篇累牍的引文考证想必已让读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