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时&;#8226;秋歌》有异曲同工之妙也。
三峡刘星:其实,在您的大作中,那皎洁的月光,那圆圆的月亮,每每入诗入画。似乎,对于明月,你情有独钟啊!
太白:哦,真的吗?天上只有一轮明月,人生只有一个故乡,因此,明月寄情亦属人之常情。况且,涣涣天宇,唯明月圣洁而无暇,清艳而凄美,夜夜轮回,次次君临。比之人间世态炎凉,又像朋友;比之亲情友情,又似恋人;比之腾达显世,恰恰平凡而伟大,'此时,窗外那轮皎皎之明月正印在中天,那清亮而纯美的光彩铺进书桌,给人一种淡淡的忧思,莫名的愁绪,无名的躁动'
三峡刘星:你死之后,五代的王定保在《唐摭言》中说你醉游采石矶,入水提月而死,虽属无稽之传说,但却是你一生最*的文章了,而这更符合你那富于浪漫主义的神灵。
太白:高尚之明月啊!皎洁之慧根啊!他沉溺于回忆之中。口中仿佛念念有辞。【月光玲珑他的透明的酒杯,仿佛有一缕青烟升腾而上……】
三峡刘星:高洁浪漫正是我们后人对你的评价和认同,我为你与明月同辉的灵魄而自豪!【是呀!于太阳同辉,那是神性的光芒;而与明月同辉,那是灵性的光辉。问世上,有谁能与之比肩,帝王将相,虽权倾一时,想不朽却被人们早早遗忘,比若王莽,想永恒,却落得个遗臭万年,此如曹操古今中外概莫如此。】
此刻,李白就站在船头,夔门洞开,而中流砥柱的滟澦滩正在想诗仙呼喊:朝我来……
一江春水顺东流,满载憧憬和期待。是同样的轻舟,船头高昂的是青年的李白。
雄姿英发的奕奕神韵。而如今,大赦天下,苟且余生,居然还如此欣喜若狂,让诗仙从仙便成了人,这才是真实的李白。
江陵是实指还是虚指,按照川东的民间说话,多半是虚指,而非实际意义上的江陵。不过此诗的白帝城倒是实实在在的地点。在诗歌的现实中以及口语中,目的地多半是虚指、或者是抵达的范围,这已经成为共识。比如“下柳州”“到南洋”……而按照古诗的惯例,没有题目的诗歌一般截取诗稿的开头作为题目。可是,我们问过李白么?从始发地到目的地,此刻的李白,站在船头的心中,最为刻骨铭心的记忆是什么?是下江陵的企盼,还是在白帝城获得消息被解脱的兴奋。
“朝辞白帝彩云间……”祥云笼罩在高耸的白帝城,而解脱的兴奋让他归心似箭……白帝城成为伟大诗人的第二次起点。
《早发白帝城》恋恋不忘的是白帝城,说“朝辞白帝彩云间”表达的是极端的解脱和轻松,要知道沿江而上水路的艰难和心情的沉重是对李白这个最豪放诗人的双重打击。如今解脱的不仅仅是身体的自由,更是心情的释放。在逆流的川江上航行,那沿途的风景,那连绵的群山,那凄厉的猿鸣,更能使这个浪漫的诗人反思,痛思,渴望早年成名渴望建功立业的李白,在年迈还如此热衷政治,只能说明李白最在意的还是世俗的光环。
第一次他25岁,那时他充满了期待,第二次,他58岁,岁月的沧桑、35年的磨砺没有让诗人的豪兴减弱。在脆弱的生命面前,在浪漫的人生面前,他已然年轻、痴狂、自信、豪迈;而永远怀抱一颗单纯而幼稚的的心面对一的一切。所以说,从这个角度就抵达江陵这样积极的意义作为诗歌的题眼也未免不可。有趣的是在“李白乘舟将欲行……”,题目是《赠汪伦》。表诉的对象说明诗稿的落脚之言眼在对象,而地点被李白刻意隐瞒。
由此可见,诗的题目可以人为的编排,而诗人诗句和诗句构架的积极意义和对美好山河的讴歌却是实实在在。有趣的是,还是这首诗歌,一群生活在当代的小学生就“是猿声还是猴声”发出过最天真的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