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4部分 (2 / 4)

等我醒来,足足给我讲了两个小时,直到讲完整本书为止。

我很不信任中国教育,尤其是它的教材一一陈旧而狭隘。于是,我开始制订亲自教育孩子的计划。2001年计划付诸实施。每逢周末与假期,我家便成了私塾,我自己,自然是这个私塾唯一的教师;我儿子呢,自然是唯一的学生。在长达四年的时间里,几乎每个周末,我都给他上课。说是上课,却并不尽然。因为我们是在完全平等的互动讨论中进行的,并不只是我讲他听。刚开始的时候。我讲得多一些;到了后来,更多的是他先讲,然后互相讨论。

我们的学习内容,包括信息论、系统论、控制论,也涉猎混沌学、热力学第二定律与耗散结构理论。经济学的第一讲,是“索罗斯打败英格兰银行”;心理学的第一本书,是弗洛姆的《逃避自由》;政治学,从辨析《硬球》中“零售式政治”与“批发式政治”开始;法学课程,从《美国宪法修正案的经典案例》开始;社会学,研读了法国人Jacques Gemet的《中国社会史》;宗教学,我们接触了基督教、佛教、*教三大宗教。至于中国,更是系统学习,从老子、孔子、庄子、墨子到韩非子,一直到现代的鲁迅、王小波,鲁迅的《呐喊》与《彷徨》更是逐篇学习了。渐渐地,儿子会自己 “找食吃”了。读王小波,发觉王小波张口闭口提罗素,于是走近罗素,又发现了尼采。就这样,开了整整四年私塾,儿子的视野、思维与知识结构,便与其他孩子有很大不同啦!

我的家庭充满着*和谐的氛围,我和儿子的关系亲如兄弟。偶尔我会想,就算我此生一无成就,但我为我的孩子缔造了一个温馨幸福的家庭,并且,以自己的奋斗、学识与人格,为孩子提供了健康成长的心理和文化资源,就值得自豪,值得欣慰!(儿子目前就读于日本某大学。)

父母改变 孩子改变 卷四(1)

最重要的是和孩子生活在一起

下面我要讲第二个问题。

前面我们谈了很多教育孩子的困难,那么我们有什么办法能够使教育孩子的工作做得更好呢?

我的观点是:教育孩子最重要的是父母要和孩子生活在一起。

法国有个思想家,叫帕斯卡尔,他说人生有很多的麻烦都是因为你不能呆在自己的屋子里造成的。在我看来,今天中国教育最大的麻烦,和帕斯卡尔这个观点很近似,第一个麻烦就是父母不能跟孩子生活在一起,第二个麻烦就是很多父母下班后不能及时回到自己的家中。实际上养育孩子比所谓的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情感,每个父母在孩子身上最重要的投入就是陪伴。

在格林童话里,有个国王问他的大臣能不能让他的女儿,在他第二次看到时就长大成人了,大臣说可以,然后就把孩子带到别的地方养,直到十几年以后再带回到国王面前。这是童话故事,生活中若有这样的事一定有大麻烦。

我的孩子会是莎士比亚吗

美国有一个哲学家叫乔治?桑塔雅纳,他说,上帝在创造英国天才诗人、剧作家莎士比亚的时候,是加倍精制的。什么叫加倍精制?就是好像在这个天才身上,上帝是特别用心用力的,大概天才成为天才,都得有上帝在创造人时特别的用心才行。其实这个“上帝”也可以就是我们每一个父母,我们每一个父母都可以把自己的孩子看做是我们的莎士比亚,需要我们加倍的“精制”。

其实把自己的孩子看成就是一个莎士比亚,首先关心的不是他的天分,天分是很难判断和预见的,天分大概也是后天很难再帮上什么忙的,“父母不傻,孩子大概也不会太傻”,但父母要真的遗传了什么“傻”,那则是我们要讨论的另外一个问题。我现在说的是我们要把“加倍精制”理解为对孩子细致的关爱,这种关爱的落脚点首先应该放在把孩子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