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365书包网>游戏竞技>红蓝同学会> 第1部分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部分 (2 / 4)

血,满怀救国理想,但最终却无法左右自身的命运。他们曾经一起滚通铺,一起上课,出操,北伐,却又在国共两党不可调和的斗争中刀兵相向。

1956年,北京,四川饭店。

这是一场奇怪的宴席。

坐在上首的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大将,哈工大校长陈赓。在他身边是6位曾经的共和国的敌人,战场上的对手:

原国民党东北九省保安司令杜聿明,陆军中将。

原国民党军第12兵团司令黄维,陆军中将。

原国民党军第60集团军司令宋希濂,陆军上将。

原国民党山东省主席兼山东保安司令王耀武,陆军中将。

原国民党军第49军军长郑庭笈,陆军中将。

原国民党军江浙师管区司令周振强,陆军中将。

虽然只是一身平民装扮,但眉宇间仍掩不住当年指点江山,叱咤风云的豪气。

仅仅数年前,他们还在战场上各为其主,厮杀不止。郑洞国指挥新1军在四平打过*;王耀武在济南和粟裕刀兵相见;黄维和杜聿明就更不用说了,那场地动山摇的淮海大战,他们和陈赓站在徐蚌的两端。

和他们坐在一起的还有几位身份特殊的人物:国民党军和解放军“双料上将”陈明仁;原国民党军东北剿总副司令郑洞国上将;原国民党军第17兵团司令官侯镜如以及唐生明。

解放军高级将领、功德林的战犯和起义将领,三种迥异的身份,却有一个共同的烙印,那便是——黄埔。推杯换盏间,所有人似乎都忘记了国内革命战争的残酷和血腥,仿佛这二十年的兵戈相向从未有发生。大家仍然是在那个炎热的广州郊外的小岛上,看校长训话,听周主任讲课;仍然在东征的路上,上阵亲兄弟,并肩攻打陈炯明。他们谈起了困守孤岛的校长,也谈起了周恩来当年的飒爽英姿;他们回忆起了那个见蒋介石像必敬礼,言及校长必立正的陈诚“陈小鬼”;也回忆起了英年早逝的蒋先云、李之龙、左权、宣侠父、王尔琢。

这一刻,没有国共纷争,也没有成王败寇,只剩下黄埔、同学。

恰同学少年

如果没有这所学校,黄埔只不过是广州郊外,珠江南岸一个毫不起眼的小半岛而已,面积仅6平方公里,也就两个上海延安路绿地这么大。

1924年的黄埔却辽阔无边。

地之大不如人心之大。初生的黄埔,每个人都心怀天下。

1924年6月16日,简陋的阅兵台上站着孙中山。台下,黄埔一期的500余名学员身着苏联式的淡黄色军装,整齐严肃,精神焕发,他们喊着口号,迈着正步从检阅台前通过。这些学生当中,就有陈赓、徐向前、杜聿明、宋希濂、陈明仁、郑洞国……

虽然孙中山对黄埔军校寄予厚望,但即便是他也不会想到,仅仅四五年之后,这个学校的校长就成为了中国实际上的行政首脑,而二十五年之后,台下这些学生中的精英在一个曾主持黄埔军校长江考场的湖南人领导下把校长赶到了孤悬海外的台湾岛上。

黄埔不是中国第一所现代化的军校,保定军校、云南讲武堂威名在前,但黄埔却绝对是中国第一所引入政党领导军队,军事为政治服务理念的新式军校。建立军校的目的不仅是为了培养现代军事人才,更是为了建立一支政党领导下的意识形态武装起来的军队,以主义统一中国。

那时的中国,军阀混战,沧海横流。黄埔就如同混沌中的一盏明灯,全中国的热血青年都闻风而动,趋之若鹜。

听闻黄埔招生时,23岁徐向前已经从山西省立国民师范学校毕业,他立即动身前往上海应考。主持上海长江考场的不是别人,正是毛泽东。以徐向前的文化水平,应付入学考试可说游刃有余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