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365书包网>游戏竞技>还珠续文> 第18部分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8部分 (2 / 4)

人必是有事难言,便说道:各位大人,为国分忧,有什么难办的事,不妨说出来。这时尤世拔才开口说道:下官等是为筹办皇贡一事而来。

所谓皇贡,即指乾隆下江南的接驾筹备事宜,乾隆下江南的费用历来为江南盐商所捐献,盐政总管盐务,这皇差自然就落在盐政大人的头上了。永琪听他如此一说,便问道:前些天你们回禀不是说一切妥当吗?怎么现在出问题了?那盐政及一干属下趴在地上,磕头如倒葱,连道:下官不敢隐瞒,特来向五阿哥请罪。永琪立感事态严重,便问道:有话好好的说,不必这般。

那盐政大人才吞吞吐吐地说道:历年皇贡办下来,共计花费一千万两,上面批复下来的是十万两,余下部分全部要由盐商摊派和捐献,如今还差好几百万两,下官实在想不出法子筹到这笔银两,只好前来请罪。

永琪一听,明白是怎么回事了,便说道:往年是如何办贡?依旧照办就是。那盐政苦着脸说道:五阿哥有所不知,自两淮盐引案之后,便不能依旧制了。

那所谓的两淮盐引案又是什么?

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五月十九日,新任两淮巡盐御史,即两淮盐政尤拔世,按照常规向乾隆皇帝报告经手钱粮,即前任官员离任后,本任对前任官员留下多少家底做一个审计,以免以后担负责任,这份本是例行交接的奏报引起了乾隆的注意,原因在于,此前几任盐政对于预提盐引之后盐商缴纳“以备公用”的收入,从来没有向其汇报,而是私自动用,于是下令让军机大臣“详晰查明具奏”。

这什么意思?就是说前任盐政没有经过乾隆同意,私自截留上交款成立小金库,现在也普遍存在这样的情况。

军机大臣们派人到户部,类似现在的财政部,详细调查每年预提的盐引数量,回报说每年预提盐引数量都是盐政自行向皇帝奏报,户部只按规定征收税银,其他情况并不清楚。

乾隆对此感到疑惑,他觉得历任盐政是有意隐瞒,在财务上弄虚作假,私下贪污了。更重要的是,从乾隆十一年预提盐引之后,每年提引自20万至40万张不等,若以每张盐引交纳“以备公用”的费用3两银子计算,20多年来,应有千万余两银子,而这些银子如何使用历任盐政都没有向自己汇报过,故而觉得“甚可骇异”,必须彻查。

乾隆皇帝下令,让军机大臣——保和殿大学士傅恒、文华殿大学士尹继善、东阁大学士刘统勋,当年最重要的三位大臣开会讨论如何办理此案,大案由此爆发。

该案的核心问题是“盐引”。盐引是食盐运销的许可证,如同现在的执照或批文,盐引上面隐含着三项内容:一是重量,即一张盐引只能运销多少斤盐;二是引地,或称引岸,即盐引上面规定了食盐销售地,只能运往特定地点销售,这同时也就意味着该地只能由拥有该盐引的人销售食盐,有些像是垄断,刚开始时是盐商交税认引,同时认领引地,以后只要盐商所持的盐引不变,没有转让给别人,其售盐地域也就可以一直不变,等于世代相承;三是税费,即每张盐引必须向政府缴纳多少税费。

然而乾隆年代也是人口增长最快、最多的时代,由于人口增长,食盐消费增加,而盐引数量相对固定,也就是说售卖多少盐的数量是固定的,不能随便增加,这就致使原有的食盐数量不够销售,于是出现了变通办法——将后来的盐引预先提前使用一部分,增加当年允许销售的食盐数量,这就是预提盐引,通俗来说,就是卯吃寅粮。

预提盐引本来也是合理的举措,为何会成为大案呢?这里面涉及财政,更涉及政治,还涉及皇帝的旅行经费和官员们的公款吃喝经费等,说起来就复杂了。

乾隆下令追查,从乾隆十一年至三十二年间的三任盐政均被牵涉其中。吉庆(满洲镶黄旗人),两次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