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得益于他持续不断的进谏。其进谏内容包涉万象,理论核心自始至终只是三项——国家兴文,推行仁政;帝王自律,注重修养;戒骄戒躁,注重慎终。
用一句可爱的流行语总结,就是让太宗good good study,day day up。
推行仁政,可以出专著,办讲座,或站立朝唐引经据典、纵横捭阖地大说一气。
而律约君王的个人德修,恐怕就没那么容易。你又不是人家爹,随随便便就能指责他行为不端或品德欠修——就便即便确实是爹的李渊又怎样,不也时时向造了自己反的儿子大献殷勤?况一臣子之魏老汉乎?这项工作等同与教老虎跳探戈,搞不好,教练就可能被对方一口吞下,然后消化成大便。
老魏想象过自己哪天会成为一坨有机肥,为庄稼效力吗?不知道,但他参透一个理。
太宗你不是口口声声标榜自己,上畏皇天之监临,下惮群臣之瞻仰,兢兢业业犹恐不合天意,未副人望吗?那我就像赵简子时的周舍学习,用冷峻的“瞻仰”目光来时时监督,然后提出警策。
这种警策的核心是确立长治久安的治国之道,理论基础则是儒家的仁政和礼教。老魏认为,君主的个人修养直接关乎着国家长治久安,非常重要。所以他暗暗对自己说,要把好安检关,从点滴入手,防范任何坏苗头在李世民身上破土发芽。那么庞大的一个三鹿企业,不就因为一点三聚氰胺彻底被摧毁。如今,除了胸脯被严重憋过的奶牛们还在缅怀它,谁还记得呢?
任何一块木头都是一尊佛像,只要去掉多余的部分。
完美主义的坚定爱好者老魏,除了长鸡眼、生脚气之类极端私人化的东西,他不允许李世民身上出现一丝一毫的毛病,尤其是行为和习性。?
哪怕是再委婉客气的批评,总没有奉承和赞扬顺耳耐听,哪怕这些批评确实有利于国家的发展与繁荣,有利于自己的道德品性养成。所以,长久置于纪委书记老魏监督之下的唐太宗,竟有点怵魏老汉。
这就显得非常可爱。
作为一个早年驰骋疆场、所向披靡的豪武俊才,李世民践祚后,自然停止了围苑行猎等娱乐项目,但他脑海中仍时时会颦鼓催动,蹄踏声声。望一眼湛蓝的天空,他还会迷恋放飞在旧日的翱翔的梦。正好,此时有人献来一只鸟。
是鸟倒是鸟,但不是黄雀、鹦鹉之类的啁啾娇啼之属。
心中高天阔地的他,自然看不上那种玩物,他喜欢的是展翅长天、迅猛掠杀的飞禽。史书上说是佳鹞,应该是海冬青之类吧。
“我是一只大大大大鸟,想要飞就一定飞得高……”李世民哼着歌,独自把玩着鸟,滋滋有味,爱不释手。远远的,看见魏老汉走过来,太宗实在怕再听到什么玩物丧志之类的说教,就偷偷把鹞藏在怀里,掖在宽大的黄袍之中。老魏哥心里暗说,小样儿,跟我玩这个呀?他佯装没看见,只是尽量拖延上奏的时间。结果,鹞被捂死了。
白天不懂夜的黑(2)
魏先生举着一张兴高采烈的脸,唱着歌儿回家,“那是一只小小小小鸟,你想玩俺偏不让你搞……”。
此处无声胜有声。不着一言,却使李世民深受教育。所以,贞观4年,当林邑献来五色鹦鹉,新罗进献两个美女,魏老汉慢吞吞说咱不能要时,唐太宗不但愉快接受,还极崇高地说,“鹦鹉犹能自言苦寒,思归故国,况二女远别亲戚乎?”
使者带着各自美丽的礼物回去了。
一个具有胡人血统的赳赳武夫,能充满人文主义关怀,这不能不说是魏老师多年辛勤浇灌的功劳。
应该说,贞观一朝清明爽朗的政治风气,根源来自舵手李世民,再深究呢,就来自以魏征为首的一大帮屹立船头了望暗礁和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