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6部分 (2 / 5)

列举了。我们再挑几个七律中的颌联和颈联来看看——

“云横九派浮黄鹤,浪下三吴起白烟。”(《七律·登庐山》);

“斑竹一枝千滴泪,红霞万朵百重衣。

“洞庭波涌连天雪,长岛人歌动地诗。”(《七律·答友人》)

大家仔细看看,“云横”对“浪下”,“九派”对“三吴”,“浮黄鹤”对“起白烟”;“洞庭波涌”对“长岛人歌”,“斑竹一枝”对“红霞万朵”,“千滴泪”对“百重衣”,“连天雪”对“动地诗”,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量词对量词,色彩对色彩,对得何其工整,何其漂亮,用毛自己的话来说就是“光昌流丽”,他喜欢用这个词来形容文章写得漂亮。

这是一种文雅华丽的,还有一种就是口语传神的。比如:“齐声唤,前头捉了张辉瓒。”把敌酋师长的名字直接到词里,不禁让我们想起辛词“试问天下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而且行军队伍中一片欢腾声如在耳畔,颇有神韵。再比如“收拾金瓯一片,分田分地真忙。”如话桑麻,声声悦耳。再比如“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娓娓道来,质朴动听,虽如白话,但气韵生动,意境高妙。

通过以上的简单分析,现在我可以给毛泽东诗词作出一个基本判断和结论。

第一,毛泽东是一流诗人。

即便放在中国两千多年的诗歌长河中比较,也有大约五分之一的作品不会输给大家。前面说了很多例子就不重复了,这里再说一个小令就是《十六字令·山》,也许是我孤陋寡闻,在我的阅读记忆中历史上的十六字令就没有名篇,为何?因为它的形制过于短小,十六字令十六字令就是十六个字,还没开头就已经结束了,此所谓英雄无用武之地,但是你们看看毛泽东是怎么写的——

“山,快马加鞭未下鞍。惊回首,离天三尺三。

山,倒海翻江卷巨澜。奔腾急,万马战犹酣。

山,刺破青天锷未残。天欲堕,赖以拄其间。”

虽然短小,但口语生动、描绘传神,无论言其高、言其雄、言其险,都有一股大气磅礴于其间,毛诗全部特点都浓缩于此,此篇一出,改写了中国诗史上十六字令无名篇的历史!

顺便我再提醒大家注意,此篇的创作时间,毛泽东自署为“1934——1935”,也就是说三首十六字令48个字,毛泽东在马背上推敲了一年。那时候正值长征,虽然天上有飞机,后面有追兵,经常突围生死关头,艰难困苦,莫此为甚。但是,一、两万五千里长征毕竟是打的时间少,走的时间多,毛泽东骑在马上摇头晃脑,吟咏推敲,毛自称“马背诗人”,即由此而来。这是我们可以想象的长征途中的另一个毛泽东。二、枪林弹雨、九死一生,毛泽东虽然身为三军统帅,但是同时又是马背诗人,似乎完全将自己置身世外,以郊寒岛瘦的苦吟精神来苦苦追求48个字的最佳效果。这种身份的反差和精益求精的创作态度的奇妙组合,成为了古今文学史上一道独特的风景。

根据我个人的心得,我认为毛诗的上乘之作包括如下一些篇目,在此提供给各位方家,仅供参考。

1、《虞美人·枕上》

2、《贺新郎·别友》

3、《沁园春·长沙》

4、《菩萨蛮·黄鹤楼》

5、《西江月·井冈山》

毛泽东诗词的一种解读(15)

6、《渔家傲·反第一次大“围剿”》

7、《采桑子·重阳》

8、《菩萨蛮·大柏地》

9、《忆秦娥 ·娄山关》

10、《清平乐· 六盘山》

11、《十六字令·山》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