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军总指挥),设立拉姆加尔训练中心和军事委员会驻滇干部训练团以训练受械部队官兵。拉姆加尔主要轮训驻印军官兵和国内受械部队的军师团三级军官,共计6万余人。后者主要轮训国内受械部队团级以下军官和部分士兵,共计1万余人。史迪威亲自负责训练事宜,颇有成效。
第八部分史迪威 上将(4)
史迪威与陈纳德
根据对中缅印战区形势的分析,史迪威认为打通仰光与昆明之间的交通线是关键所在,遂于1942年7月提出盟军合作收复缅甸、打通中缅交通线的计划(代号安纳吉姆) ⒌玫浇�?石的同意。安纳吉姆计划虽经盟国卡萨布兰卡会议、三叉戟会议、魁北克会议和开罗会议多次讨论修改,但因中美英利害关系不一而未取得一致意见。史迪威深知拖延的危害性,决心依靠所部的中美军队反攻缅甸。 1943年10月,已经出任东南亚盟军最高副司令的史迪威派出部队向缅甸推进并掩护修筑雷多公路(从印度阿萨姆经缅甸密支那与滇缅公路衔接)。12月,大规模反攻北缅开始。北缅参战部队(包括新1军和新6军,美国陆军第10航空队和第14航空队,美国陆军5307暂编团即“抢劫者”突击队)在史迪威的指挥下,克服险峻地形、茂密丛林和恶劣气候带来的诸多困难,先后在胡康谷地、孟拱谷地和伊洛瓦底谷地与日军激战。 1944年3月,日军向印度英帕尔的英军发起全面进攻,英军被迫与日军交战并在挫败日军的进攻后进入缅甸战场。5月,卫立煌率中国远征军从滇西向缅甸日军发起反攻。 在友邻部队的配合下,史迪威率部于1944年5月向北缅军事重镇密支那发起进攻,经过长期浴血奋战而于8月攻克。至此,史迪威部消灭日军第15师团主力,基本筑成雷多公路(后来被命名为史迪威公路),从而打通国际援华交通线,使美国租借法案物资得以通过陆路运入。 史迪威的对华使命集军事、政治、外交于一体,错综复杂,被马歇尔称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最为困难的使命之一”。
第八部分史迪威 上将(5)
史迪威与中国师长孙立人
1943年春季,史迪威在宋希濂等国民党高级将领面前激烈指责蒋介石政府腐败无能、抗战不力。后来则多次建议蒋介石进行政治改革,建立包括共产党在内的民主联合政府,以便能代表所有集团与党派的意志,使美援能有效地用于抗日。同年9月,正当国民党第三次反共高潮酝酿之时,史迪威建议让八路军“开进五台地区,袭击平汉铁路”,和国民党军协同作战,提出用部分武器装备八路军。史迪威还向马歇尔指出国民党在屯积租借物资以供战后使用,主张“给美军驻华代表以讨价还价的机会”,美国和中国联合制定作战计划让蒋介石承诺,逼蒋积极抗日。蒋介石一再向美国要求具有处理租借物资的全权,但均遭到拥有租借物资控制与监督权的史迪威的坚决反对。因此,两者之间产生矛盾是不可避免的。 深知共产党及八路军英勇抗战的史迪威,于1943年向美国政府建议向延安派驻美军观察组,以便加强双方的军事合作(诸如收集日军情报,援救飞行人员),进一步从政治方面了解中国共产党并尽可能地疏远中国和苏联两国共产党的 叵怠=�槭�ε抡庵至私庥牒献鳎�侔?阻挠与反对,史迪威则始终坚持。该项计划直到1944年夏季才因美国政府的坚决支持而得以实现,驻延安美军观察组(组长为包瑞德上校)被命名为“迪克西”使团。使团成员根据对延安的细致考察,向史迪威及美国政府提出大量有关延安党政军民的客观报告,多次要求美国向延安提供援助。史迪威据此得出的结论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