够造成的。
为什么有些人一读书或学习就心不在焉呢?内在的原因是,眼睛虽然盯着书本,但脑子 里却想着毫不相干的事情。另一外在原因是,外界环境分散了他的注意力。
要克服注意力的分散,使其高度集中的最根本的办法是,自觉地磨练意志,养成自我控 制的能力。
英国哲学家培根曾经指出,医治注意力不集中的缺陷,可以采用演算数学的办法。因为 演算时必须全神贯注,做起习题来,对来自环境和自我的干扰,就都不在意了。
中国古代思想家荀子在《劝学篇》中说:“目不能两视而明,耳不能两听而聪。”强调 的正是注意力集中。如果我们想获得好的记忆,请牢记这条古老的遗训吧!
关于视觉与记忆力的关系,有人曾针对注意力做过实验。心理学家拉贝尔于1983年进行 了一项实验。他给予一组人员5个字的单字,要他们将中央那个字的种类加以划分,同时要 求另一组人将整个单字分类出来。也就是说,他让第一组人的注意力只集中在中央的一个字 ,而第二组的注意力则放在所有单字上。
在实验当中,拉贝尔不时地在与5个字的单字同样的空间中给予一个文字和4个+记号的 测验刺激,并要求受测者进行该文字的分类判断。这时候,被设定把注意力投注到整个单字 上的组别,不管那一个文字是位于哪个位置,其反应时间几乎都相同。可是,被设定只把注 意力投注在中央那个字上的组别的人,只有在测试文字位于中央位置时反应时间比较短,其 他的位置则花费了较多的时间。
由这个实验可以得知,人的注意力是有限的,而在这个范围内巧妙地处理接受到的信息 ,便成为提高记忆力的条件之一。
换言之,特定信息被我们记忆到什么程度,是由整体的注意力层级和分配方法来决定的 。
一般而言,我们看一件事物时往往先从整体看局部,再从局部看整体;可是大部分时候 ,人们都只看自己想看的部分。典型的情况是,一旦掌握了整体的大致印象,我们就认为自 己已经完全了解了,这就是所谓的“见林不见树”类型,粗心大意、性急或者比较浮躁的人 都有这种倾向。反过来也有“见树不见林”的人,这种人只注意到细微处,却没能好好地掌 握整体的意义。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超级记忆力训练法 第一部分(11)
接收新信息时不能只凭表面印象加以解读,必须经过充分地咀嚼,从各种角度来分析信 息。
所谓仔细“看”就是仔细“搞清楚”,仔细“记忆”。因为通过反复咀嚼信息,该信息 就会自动输进你的记忆装置当中,和相关的信息结合在一起,扩展脑中的记忆网络。
兴趣或关心其实都受到后天环境和先前经验的影响。有人不管遇到什么事都想尝试,有 的人则好恶分明,还没尝试就先排斥。如果我们只需要做自己喜欢的事情那倒还好,问题是 在学习和工作的过程中,我们总难免遇到自己不喜欢的事物。心不甘情不愿去做一件事,不 但没办法集中精神,也容易发生错误。不仅如此,千篇一律的工作也会使我们的注意力习惯 化,精神松散,导致缺乏紧张感和充实感。
我们之所以竭尽全力从事艰难的工作或解决困难的问题,不也是因为通过工作可以获得 “生存的价值”或“自我充实的成就感”吗?所以,了解自己从事的工作或学习的课程对自 己具有什么样的意义就很重要。
不管多么微不足道的事情,自己的工作或学习对自己而言都是独一无二的,有这种认知 才能产生“冲劲”。譬如,横渡太平洋这种极限运动应该是当事人自发的挑战自我的一种欲 望,而非受到外力的强迫。
换言之,“为了什么而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