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365书包网>游戏竞技>鲁迅传记ppt> 第5部分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5部分 (4 / 4)

鲁迅用他的第一个译品表明:他的心,是属于被损害的、苦难的兄弟姐妹的。

在大海彼岸(5)

与《哀尘》同时发表的《斯巴达之魂》是一篇充满着青年血气的慷慨悲歌之作。写作这篇文章,正是拒俄运动处在高潮的时候。4月28日,东京《朝日新闻》透露,帝俄已向清政府提出七条密约,公开撕毁1902年的《交收东三省条约》,拒绝从东三省撤军,无理地要求把东三省划归俄罗斯版图。这一消息引起在日本的留学生的极大义愤,4月29日,五百多名留学生在东京市神田区锦辉馆*,成立“拒俄义勇队”,并致函清政府,敦促政府坚决抗俄。此信大义磅礴,词色壮烈,并引述了古希腊城邦国家斯巴达英勇抗拒异族入侵的精神。信上说:昔波斯王泽耳士以十万之众,图吞希腊,而留尼达士亲率丁壮数万,扼险拒守,突阵死战,全军歼焉。至今德摩比勒之役,荣名震于列国,泰西三尺之童,无不知云。夫以区区半岛之希腊,犹有义不辱国之士,可以吾数百万方里之帝国而无之于? 斯巴达这种宁肯战死也不屈服的壮烈精神和冲天浩气,正是当时被污辱的中国所需要的。因此,那时候爱国的思想家们都不约而同地鼓吹斯巴达精神。梁启超所写的长篇文章《斯巴达小志》,就是一篇最有分量的代表作。梁启超称赞雅典为文化之祖国,而斯巴达为尚武之祖国,雅典是十九世纪之模范,而斯巴达则是二十世纪之模范。由于它以尚武精神为立国第一基础,所以它成了现代十几个强大文明国的祖国。这位改良派的大将告诉人们,斯巴达精神乃是今日中国之第一良药也。

斯巴达人的尚武爱国精神实在是动人心弦,特别是那些斯巴达的妇女,她们爱国的凛然之气真是气冲霄汉。她们激励男子勇赴沙场,往往不顾危险地送丈夫、儿子到激战的前沿,然后祝福说:“愿汝携楯而归来,不然,则乘楯而归来”。有一个普通的母亲,生了八个儿子,在斯巴达与蔑士尼亚的战争中,全部壮烈殉难。战争结束后,斯巴达为死难的将士奏乐招魂。在招魂时,这位母亲不仅不流一滴眼泪,而且高声地、自豪地祝愿祖国说:“斯巴达乎,斯巴达乎,吾以爱汝之故,故生彼八人也。” (参见梁启超《斯巴达小志》)祖国呵,祖国呵,正因为爱你,我才生出了八个孩子呵!这种对祖国的伟大之爱,为祖国献身的神圣精神,正是感动天下的“斯巴达之魂”,鲁迅所鼓动的正是这种伟大的灵魂。

《斯巴达之魂》所描写的,正是留尼达士王(鲁迅译为“黎河尼陀”)率领三百名斯巴达将士和七千希腊盟军,与波斯王率领的数万波斯侵略军决战于温泉门的壮烈景象。斯巴达军在我寡敌众的形势下,大无畏,大无敌,“临敌而笑,结怒欲冲冠之长发,以示一瞑不视之决志”,而留尼达士王更是抱着“王不死则国亡”的为国战死的决心,和全军将士以待强敌,以待战死。战争开始后,征尘满天,兵气萧森,波斯军以潮鸣电掣之势发动进攻,而斯巴达军扼守险要,奋勇杀敌。留尼达士王身先士卒,策马露刃,在动地的金鼓声中与敌军展开厮杀。顿时,“呐喊格击,鲜血倒流,如鸣潮飞沫,奔腾喷薄于荒矶”。波斯军“无数死于刃,无数落于海,无数蹂躏于后援”,遍野横尸。然而,最后斯巴达军终于寡不敌众,刃碎镞尽,国王战死,全军覆没。鲁迅对此高声礼赞:“巍巍乎温泉门之峡,地球不灭,则终存此斯巴达之魂。”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在大海彼岸(6)

鲁迅还描写了在这次劲气亘天的鏖战中,斯巴达军中只有一名因为眼睛有病未能参加战斗的士兵�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