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真的会为他们介绍对象。
315 九十年代初期开始,陆续有很多峦山寨的人走出山里,去到深圳广州打工。很多人都是出去开出租车,那些最早去深圳开出租车的人们后来基本都成为了富翁,等到春节越来越多的挂着“粤”字头车牌的红色出租车回乡里时,有人投资兴建了机械化的红砖厂,荒坪的那帮麻皮们终于接不到更多的单子而收拾工厂离开了峦山寨,真正找到峦山寨姑娘的小伙子就转去煤矿挖煤了。奶奶说,那帮麻皮虽然很讨人嫌,但铺头的生意他们照顾的很多,现在都走了,奶奶的铺头生意也日渐暗淡了。 。。
奶奶的铺头
316 奶奶的铺头某种角度上见证了峦山寨的发展。最初刚开铺时,因为山里的商铺极少,乡里的集市上做饮食的不过是一些小摊,和奶奶的手艺差不多。但是那时没有出租车,大多人极少去乡里的集市,只有赶场时才去买些肉类和农具,所以奶奶的铺头在邹家坊里成为邻里最近购买零食和一些琐碎物件的地方。包子在当年也是稀罕的食物,加之来往下煤窑的汉子都要骑车经过,所以生意非常旺。
再后来,山里出现了真正“山寨版”的出租车,去集市的人们都直接坐车去乡里,方便快捷了,去奶奶铺头买东西的人就少多了。说是山寨版的,只不过是一些有想法的人家,见到乡里集市翻修了,去集市买东西的人越来越多,就索性把自己的农用拖拉机改成载客了。赶场的天数,村头都挤满了人,爬上拖拉机,交上五毛钱,浓烟滚滚的拖拉机就载着男女老少去乡里的新集市。后来拖拉机渐渐被淘汰,有人用起了三轮车,小货车,把车厢里装上两排座位,拉上一块窗帘布就开始拉活了。
普后外公家的两个儿子都是最早开这种小货车出租的,后来攒了些钱就去深圳开的士了。那种三轮车至今还在乡里跑,来往市集的人们还是会坐着运货或者走亲戚。只不过五毛钱的路费已经变成三元了。
317 奶奶终于收拾铺头回家了。收拾铺头那天,我和父亲,弟弟拖着板车去奶奶铺头拉家什,奶奶装上门板时,恋恋不舍的哭了。父亲只安慰奶奶说:三叔大学毕业了,开始工作了,您回家享清福吧。父亲点燃鞭炮,我和弟弟推着板车过拱桥去。是啊,奶奶在那间小铺头里一个人生活了六年,所有的积蓄都用来供三叔念大学,其中辛酸只有奶奶自己知道。当初说什么也不让三叔参军的奶奶终于忍住煎熬等到了三叔出头的时候,她的一生是成功的。奶奶这种有些执拗的坚持至今还是未变,她总是教育我:你以后的前途大的很,不要现在受点困难就失去希望。奶奶说这话我信,因为她就是这样想了大半生,最后守到了自己的希望。
奶奶是个开明,大度有智慧的女人,作为家族里的长媳妇,大伯母,大奶奶,她始终珍重荣耀和面子,有时为了维持自己的正面形象固执的可以压倒一切。她懂得用自己的辛劳去守住自己望见的未来,不达目的决不罢休。我知道我的父亲和母亲当年确实埋怨过奶奶,奶奶近些年来只和我的父亲母亲住在一起,她总是在外人面前得意洋洋的说起:我有一个好儿子和儿媳,才让我的晚年过的这样轻松。
318 我以为离开邹家坊小学就再也不用在学校干农活了,但事实上在双和铺我们也要进行劳动锻炼。只不过再也不是种红薯,而是改成了上山去摘茶子。摘茶子的农活我在邹家坊早就做过,并不难,双和铺的老师们都要求在茶子被村里收回之后再去茶山上觅茶子,这就有难度了。往往跑遍整个茶山也找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