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6部分 (2 / 5)

居易把自己的言论,比做古琴发出的乐声,由于“不称今人情”,再加上有人干扰,便得不到宪宗的听从——

不辞为君弹,纵弹人不听。何物使之然?羌笛与秦筝。

千里马得不到应有的赏识,使白居易常觉凄然,感到怀才不遇——

岂无市骏者,尽是凡人目。相马失于瘦,遂遗千里足。

不管怎么着,违心的话还得说,歌功颂德之辞也还得写。元和五年正月,宪宗命翰林学士们都要撰写太平乐词,以便举办晚会,配乐演奏,歌舞升平。白居易写了七首,是为《太平乐辞》,自然是字美句善,颂扬皇恩,但在颂扬中也蕴藏有自己的愿望——

连岁丰稔仍然要保持节俭本色,时世安泰更要销毁兵器,铸剑为犁。皇上的想法总是这样,何忧天下不能长治久安呢。

这年的白居易,除去官场的抑郁不提,重要的是收获了家事的欢乐。杨氏夫人为他生了一个可爱的女儿,取名金銮子。行年欲四十,有女曰金銮。惭非达者怀,未免俗情怜。虽说想要个头生儿子的愿望没能实现,但将近四十岁的白居易还是为女儿的到来欣喜不已。

元和四年冬天,河北一带战火又起。

春上,成德节度使王士真死,其子王承宗自为留后。宪宗早就想革除河北三镇的世袭积弊,乘王士真死,拟另外任命节度使。若王承宗不从,便发兵*。

皇上之意旨,在朝臣中却意见不一,事情遂被搁置下来。

王承宗经过好长时间得不到朝廷承认,不免心虚,出于害怕,便上表自诉,同时愿意把德、棣二州归朝廷管辖。

九月,宪宗任命王承宗为成德节度使,同时任命薛昌朝为德、棣二州观察使。王承宗受人挑唆,派兵把薛昌朝囚禁起来。宪宗派宦官去,命令王承宗把薛昌朝放回德州,王承宗则拒不奉诏。

于是,宪宗在十月下诏削去王承宗的官爵,发兵大举进讨。

然而十分笑话的是,宪宗却把用兵重权交给了宦官吐突承璀。白居易作速上奏,请宪宗罢去吐突承璀。宪宗并不采纳谏言。

历来征伐之事,必由领军将帅,派宦官带兵,老百姓轻视朝廷,外国人也嗤笑大国无人。结果可想而知,吐突承璀出师以后,将帅离心,士气不振。战争进行了十个月,吐突承璀战无不败。最后,宪宗不得不制诏“洗雪王承宗,以为成德军节度使,复以德、棣二州与之”。

耗时一年的一场“戏战”鸣金收兵,饱受蹂躏的还是百姓。

白居易传 二十一 刺美见事

二十一 刺美见事

元和以来,尤其是任翰林学士、左拾遗期间,白居易除了写作谏章、廷议外,还写了大量“刺美见事”的讽喻诗文。

西汉时期,皇家设置乐府,掌宫廷和朝会音乐。由乐府采集和所作的诗歌被称做“乐府”。乐府诗相当一部分采自民间,通俗易懂、反映现实,可以入乐。后来文人多有仿作,但唐之前,尤其是南北朝以前的乐府诗,堪称古乐府。

大唐初年,诗圣杜甫倡导一种不拘音律的诗歌“新题乐府”。新体乐府者,皆唐世之新歌也。以其辞实乐府,而未尝被于声,故曰新乐府也。

元稹、白居易在新体乐府创作中成就斐然,以致江南士女,但语才子,无不“元白”,元稹尤长于诗,与白居易相埒,天下传讽,号“元和体”。

用新题写时事,入乐与否概无所谓,杜甫的这种主张,为元结、顾况等所承,各有建树。而元稹、白居易对“新题乐府”更为推崇,一再强调“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大力倡导并身体力行之——

贞元、元和之际,白居易在长安,所闻所见,有令人悲痛不已者,于是直歌其事,命为《秦中吟》,即“但伤民病痛,不识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