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5部分 (3 / 4)

名为广西电影译制片厂。当时考虑主要从事电影的译制工作。可是,当年电影进口非常少,绝大多数译制工作均由北京、上海等大厂承担,广西厂接到的任务极少。

为了生存,他们不得不另想办法,从1975年开始筹资###故事片。不过由这些名称的变化可以看出,这是一间没什么实力的制片厂,是一个真正意义的小厂,由于资金以及人才的缺乏,数度面临生死存亡。

“文革”结束,接着改革开放,文化事业得到较大发展,尤其是电影业出现了空前的繁荣局面,各省纷纷筹建自己的电影厂。广西方面抓住了这一有利时机,于1978年11月得到国务院批准,成为以生产电影故事片为主的电影厂,正式定名为广西电影制片厂,1980年正式挂牌运营。

张艺谋这批人到达之前,广西厂虽然也曾拍了几部故事片,可真正有影响的几乎没有。

1982年秋天,广西电影制片厂以极大的热忱迎来了张艺谋、张军钊、萧风、何群等北京电影学院的毕业生。这些毕业生或许怀有被发配“戍边”的心情,可广西厂却认为他们得到了宝贝,一下子有了兵强马壮的感觉。

早在张艺谋他们到来之前,广西厂便已经立下雄心壮志,要拍出有影响的电影,他们弄了一个本子叫《凝视》,特从北京厂请来了一位导演。这位导演快50岁了,还在北影排队,根本轮不上独立执导的机会。用张艺谋的话说:“那个导演由于长时间不能发挥自己的才能,精神上的创伤极深,做什么事情都很急,最后反而什么都做不成。”像这样的导演,在北影厂、上影厂以及长春厂,积压着大一批,有些人窝了一辈子,根本就没有出头之日。当时张艺谋就感慨自己分到广西来也许是一种幸运,至少排队的时间不需要这么长。

事实也正是如此,广西厂憋足了劲要突破,根本不考虑排队,将他们全都派上了用场。当张艺谋的那些同学还在北影、上影、西影担任二助等待机会时,他已经进入《凝视》摄制组,成为摄影助理。

但这次经历并没有给张艺谋或者广西厂带来良性影响。这位导演老兄不知哪根筋不对,太执著于自己的感觉,并且完全不肯变通。他希望在电影中出现带有眼睛一样树疤的白桦树,便下令全剧组去找。其实像眼睛一样的树疤可以通过很多种途径得到,比如由美工组进行加工。可这位老兄非常固执,一定要实景。于是,整个摄制组整个下午都干这一件事,跑遍了外景地,最终也未能找到符合要求的白桦树。

拍电影是个烧钱的活儿,许多人集中在一起,吃喝拉撒睡,还有租机器等,支出是按小时算的。电影是一种感觉的真实,而不是现实的真实,如果一定要强求现实的真实性,很多事便不可为。比如后来的武侠电影中,演员们要在天上飞,如果导演一定要演员演出这种真实,世界上显然没有一个演员能够做到。

因此,看到大量的人力物力浪费在这件事上,厂领导痛心疾首,多次在各类场合表示:“我们再不能花钱让别人练手,一定要培养自己的导演。”

张艺谋在这个摄制组的时间并不长,感慨却极其多:“我当时对此非常感慨,觉得如果把握不好,自己将是这个导演的翻版,生怕自己也这样被耽误了。要是被这样窝了十年八年,人也就完蛋了。”

于是,张艺谋决定退出这个摄制组。广西厂也深感这次借鸡下蛋的失误,有意要培养自己的人才。张军钊、萧风、何群等人此时仍然待在广西厂,基本处于无事可干的状态。他们了解到领导的意图,觉得是一次机会,便想扯起大旗自己干。要扯起大旗,自然少不了张艺谋。他们想在广西厂组建一个青年摄制组,需要张艺谋回来一起去游说领导。 。 想看书来

他为“第五代”立军令状(2)

从北方返南宁,原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