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中。
史翠珊史无前例的成功与梦想成真使她付出了惨痛的代价。在第一个版本的《一个明星的诞生》中,标题中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在好莱坞成名需要付出什么代价?”这个问题并无不当之处,但对史翠珊而言,它却包含了另外的含义。史翠珊实现了童年的每一个梦想,但却失去了正常人应有的私人生活。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很多明星公开表示他们渴望拥有隐私,但事实上,只要他们一离开舞台的聚光灯就会委靡不振。史翠珊与他们不同,她真心地渴望拥有那种隐私,这是她羞涩的本性使然。为了保持这份隐私,她在1969年被封为“好莱坞女王”(她的演艺生涯开始后仅仅八年)后基本上不接受采访。她不再参加舞台剧的演出,演唱会也中止了,她与公众的真实接触都消失了。在录音棚或摄影棚中,史翠珊感到更加舒服自在,这些都是她能够完全控制的环境。不过,她的做法并没有把观众赶走,而是大大增加了她的吸引力。史翠珊表面上的高傲让她的歌迷和影迷为之疯狂。她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女明星,从未打算将自己装成一个普通人。就芭芭拉而言,在才华、魄力、财富、名望、获奖情况、引发的争议以及最重要的影响力方面,没有人能和她相提并论,她不愧是一名超级女明星。
但是,即使她最狂热的歌迷和影迷都误解了她的真实态度。史翠珊并没有轻视他们,她的做法往往被理解为孤高;实际上,她非常尊重他们给予她的支持,在《一个明星的诞生》受到评论界的抨击后,史翠珊在《超人史翠珊》专辑的套封介绍中曾提到了这一点。她只是希望影迷和歌迷关注她的作品,而不是她的私人生活。此外,她似乎难以理解他们对她的崇拜,尽管这种崇拜与她的公众形象相吻合,而所有的女明星似乎都会遇到这样的情况。一些疯狂歌迷的过分吹捧让史翠珊感到很不自在,她公开地告诉他们:“感谢你们的支持,但是,希望你们拥有自己的生活。”
在芭芭拉?史翠珊社会生活的核心部分,最有意思的一点是她引人注目的演艺事业与她表达政治观点的坚定决心结合在一起,带来的结果恰恰是她不希望看到的:她生活的各个方面都被放在显微镜下仔细观察。2005年的美国是个痴迷名人的世界,这个世界似乎始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中期《人物》杂志的登场,对名人的关注将永远是公众生活的一部分。在一定程度上说,芭芭拉?史翠珊在名人竞逐中是一个悟性很高的参与者,她明白这个道理。不过问题在于尽管史翠珊已经在聚光灯下生活了四十多年,她仍然极为敏感,似乎连最微小的批评都不能忘怀。不论好坏,她确实很在意公众对她的评价,就像对待她生活中的一切事情一样,她以难以抑制的热情关注外界的评论。史翠珊之所以那么成功,而且这个过程对她来说那么痛苦,原因就在于此。史翠珊在马里布山顶的别墅中过着养尊处优的生活,周围是精心修剪的花园,她享受着充足的日光,远离了布鲁克林老家那无情的街道,日子过得轻松而惬意——她生活在自己设计和装饰的环境中,然而她无法完全逃离。她对公众演说的潜台词似乎是,这样的生活是她应得的,并不需要与人讨价还价才能得到。
社会生活与私人生活之间这种既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的阴阳关系,在史翠珊身上体现得最为明显,远远超过了娱乐圈中的其他人(嘉宝义无反顾地退出了娱乐圈,凯瑟琳?赫本越来越融入社会生活)。芭芭拉?史翠珊一直是矛盾的集合体,这对于她成为世界各国歌迷的偶像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这位操着纯正的布鲁克林口音、伶牙俐齿的妙女郎后来变得极为严肃,对政治宣言的兴趣大大超过了轻松的娱乐节目。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史翠珊的个性、相貌和观点照亮了一条崭新的道路,即使当摇滚乐革命席卷了整个音乐界时,芭芭拉依旧演唱从前流行的歌曲,她演唱的歌曲都是美国此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