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4部分 (3 / 4)

它会让清醒的人变得绝望,陷入更深层次的空。所以宁可借助某种怪癖去迷醉自己。古时的嵇康借助“五石散”,二十一世纪的嵇康借助网络视频。他们,是前世今生的承传关系。

从社会地位上分析,历史上的嵇康是长乐亭公主的丈夫,曹家的女婿,拥有显赫的政治地位。小说中的嵇康则是一家闻名的地产公司老总,也算是社会权贵。这是两者的第一相同点;从个性上分析,魏晋的嵇康表面含垢藏瑕,爱恶不争于怀。私下性情却烈性如火,慷慨愤世。所以才会做出与山涛绝交、挽袖打铁的惊世之举来。小说中的嵇康沉稳隐藏,在自蔚后能手也不洗而神态自若地与副市长握手,可见其也熟谱面具之道。为赚钱之目的,他曾与第一副市长的外甥沆瀣一气,到最后也服从天性,与其断绝往来,可见其个性中的决绝。这是两者的第二个相同点;第三个相同点是两人都属非正常死亡,且都是自愿赴死。嵇康拒绝三千太学士为他求情,宁以一曲《广陵散》绝世人间。小说中的嵇康本可以继续在婚姻中自我蒙蔽,苟存于世,可他看清了生活的本质其实是附在光鲜表面上的臭虫烂疮,生无可恋。“其实生活的内核是不能挖出来看的。所有的人都对此遮蔽。合谋沉默。心照不宣。假如谁要揭示出来,就群起把他扼杀。”所以陈希我给他的主人公安排了自杀的情节。也许他想告诉别人:生活中真正可以杀死你的,不是别人,恰恰是你自己。

紫罗衣:变态的厮守,或死亡(4)

小说在结尾处附了一封在网上流传很广的信,但作者的本意并非想让人相信世间的真爱与温情。他想要表达的是:那不过是一个彻头彻尾的被营造的幻觉。人们不敢也无能去面对生命中的残酷与谎言。在富足的物质生活表面,我们的内在是贫瘠和荒谬的。这个世界不堪一击,它经不起推敲。这就是陈希我小说要表达的主题。他点明真相,然后把人们推进更绝望的深渊。

王小波在《革命时期的爱情》中描述过一个场景:小时候王二去逮蜻蜓,把逮到的蜻蜓放到铁纱窗做的笼子里,然后再逐一把它们提出来电死。没被电到的蜻蜓都对正在死去的蜻蜓漠然视之。他将这种情形归结为:可能蜻蜓要到电流从身上通过时,才如梦方醒吧。如梦方醒。陈希我在《抓痒》中也提及了人们的自我蒙蔽。或许,只有当质问灵魂的尖锥刺进我们的身体,才会如梦方醒,在肉身的痛楚中去思考生命存在的疾病。

绝望的黑色感觉

日本文学中常见的把一般观念上非正常Xing爱作为主题的写法在陈希我的作品中时时呈现,在施虐与受虐中体味痛切的快感,在肉体的残忍中展现情感的殇与人性的毒。日本这个国家表面是讲求道德与规则的,但很多日本文学作品不能以常理人伦来看待。陈希我在南方都市报的访读中就专诚提及了谷崎润一郎的作品,“一个男人,很早就性无能了,他只能在阴暗的日式厕所里欣赏美,只能用刺瞎自己的眼睛来保存美,只能诱使妻子去通奸来刺激爱的欲望。这是一种怎样的极致的绝望和希望,是变态。而我们很多作家,甚至没有领悟这种变态的智力,只会从浅层次上理解,只会玩形式。”而这种超逻辑与现世的绝望,就是陈希我所看重的日本文化的精髓。也是他摒弃世俗的价值观,所来感受的“悖反之下的理性,谵妄之下的真实。”

事实上,生活的荒谬在陈希我的作品中被放大夸张到极致。他有时对细节毫厘不差的描摹近乎自然主义的手法,有时又会刻意忽略细节,而去把玩一些抽象的理念,追求语言的干练和形式的跳跃,让读者从大概念中去理解领会。他所书写的生活是变形和夸大的。比如小说中用嘴巴去洗脚,和那间杀人不用偿命的夜总会,现实中应是不存的。书中很多镜头背离了人们日常的生活经验,这是陈希我刻意营造的一种虚实印象。余华在《虚伪的作品》一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