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52頁 (2 / 2)

立兄弟友愛之邦的狂熱,而是一種潛移默化的情

操,它使殖民地的制度充滿溫柔的神意。古老而耐久的宗教絲線把維吉尼亞

的社會組織聯結在一起。

1720 年 7 月 14 日,羅伯特&iddot;卡特從拉帕漢諾克寫信給督導他兒子學業

的倫敦代理人說:&ldo;任憑別人用他們喜歡的方法教子成龍吧,我決心要把我

們神聖宗教的原則及時灌輸給我的孩子;我是英國國教培養出來的,因此我

希望我的孩子也這樣。不過,我不能苟同華而不實的玄理以及任何超過禮儀

和遵奉國教之需的繁文褥節。信神而求實,這才是本體,而那些東西只不過

是外殼。&rdo;在十八世紀中期的維吉尼亞,這種中庸之道不僅表現為不受極端

派偏激之言的影響,也表現為既熱情又冷靜地奉行英國國教的風範。那裡很

少有任何派別的異端教徒。

這種中庸之道是如何在維吉尼亞產生的?要回答這個問題,首先得回顧

歷史。英國國教起源於一種妥協,而且如麥考利勳爵所說,仍保持著&l;羅馬

天主教和日內瓦加爾文教之間的中間立場&rdo;。這種中立精神使英國聖公會教

義能成為一個自由主義社會的國教,並有助於說明其非凡生命力的緣由。在

那個時期,聖公會教義傳統上著重於制度而非信條,甚至在英國也是如此。

維吉尼亞教會的寬容性質只是更突出了這個重點。

在麻薩諸塞海灣,請教變得比它在英國更注重實際,而不那樣醉心於教

義。英國請教徒在教義上處于禁錮狀態,但在新英格蘭,請教徒卻自由自在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695592057" data-ad-slot="8853713424"></s>

</br>

</br>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