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70頁 (2 / 2)

樣循序漸進地去寫。因此,它們完全可能有別於牛頓的《原理》之類&ldo;闡釋&rdo;

科學的經典著作。此外,儘管很少有人懂得牛頓,而能對物理學作出貢獻的

更是寥寥無幾,但任何細心機敏的美利堅人,通過注意某一植物、袋鼠或糜

鹿的某些習性乃至印第安人的某種風俗,都能對博物學有所補充。

* * *

我們已經過於長久地被告知:一個&ldo;統一的&rdo;知識系統必須將意義和統

一賦予社會;假如人們由一個無所不包的思想體系統一起來,那麼他們就更

能意識到共同的價值觀念,更能自覺地致力於共同目的;一種明晰和系統的

哲學可能以某種方式提供此種共同意義的體系。這方面的一個陳腐的範例自

然是中世紀,當時托馬斯&iddot;阿奎那及鄧&iddot;斯考圖斯之流神學家建造了思辨哲

學的豐碑。一個更為統一的哲學將產生更加統一的社會,如果身在美洲的我

們掌握了此種系統的和&ldo;促成統一&rdo;的思想,我們的世界將是一個更為美好

和更有意義的世界‐‐之一套已成了無須驗證的老生常談。

然而這一套果真確實無疑嗎?在據認為只有教士階級或統治階級才了解

事物意義的以往社會或許似乎如此,但在大多數人民據料能理解社會目的的

現代文明社會能依舊如此嗎?人們不可能通過純粹的概念來統一這樣一個社

會,無論這概念對一些哲學家或神學家來說是多麼優美精妙,多麼生動清晰。

亨利&iddot;亞當斯在《聖米歇爾山與修道院》(1905 年)中評論說:&ldo;試圖跨

越多樣與統一之間的鴻溝是哲學、宗教和科學的最古老的問題,但最脆弱的

橋樑是人們的觀念,除非在其內或其外的某個地方隱藏著某種活力而非個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695592057" data-ad-slot="8853713424"></s>

</br>

</br>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