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分看重教條、不讓思想和經驗之間的交流來指導自己的人難免失敗。
貴格會教徒又至少以一種非常明確的教條修身立命,這種教條就是和平主
義。1650 年,喬治&iddot;福克斯在英國寧可下獄,也不為共和政體同查理&iddot;斯
圖亞特作戰。他在 1664 年的《記事錄》中表述了貴格會教徒的這個經典立
場,它將是他們所有信念中最重要和最持久的信念:
正如我們的生活和我們的安詳儀態所表現的那樣,我們是平和的,追求所有人的和平、利益和
幸福。……我們是和平福音這一上帝權能的繼承者。……基督說:&ldo;他的王國不在此世,如在,
他的僕人就會打仗。&rdo;因此他吩咐彼得:&ldo;將劍入鞘,因為持劍者必死於劍下。&rdo;聖人忍受一
切磨難的信念和耐心即在於此,他們懂得報復是上帝的事情,上帝自會報復傷害其子民、虐待
無辜者的人。因此我們不可復仇,只可以上帝之名忍受。基督從未有過失,他的教義是&ldo;互愛&rdo;,
凡信奉此教義者不傷害任何人。我們信奉此教義,我們信奉我們的靈魂我主基督。
但是,在英國複述這個教義不同於在美洲堅持這個教義。在英國,一個貴格
會教徒可能不得不為此下獄;而在美洲,這可能葬送教外人的生命。十八世
紀中葉以前一直統治賓夕法尼亞的貴格會教徒對於這個社會,特別是對於受
到心懷敵意的法國人和渴望剝取人頭皮的印第安人威脅的邊遠地區移民擁有
生殺大權。貴格會教徒的殖民地在地理上所處的中心位置,他們所不得不應
付的一些印第安人集團(所謂六大部落和德拉瓦印第安人)的特殊重要性,
以及美利堅控制西部邊境河流的絕對必要性,使貴格會教徒為賓夕法尼亞所
作的戰爭或和平的決定具有影響整個英帝國和世界政治的重要意義。
貴格會教徒發貨,他們作為一個殖民地的統治者,並不象他們是個受迫
害的少數派時那樣自由(例如,自由地做和平主義者)。1703 年 9 月 2 日,
詹姆斯&iddot;洛根從費城寫信懇求在英國的威廉&iddot;佩恩說,&ldo;我希望汝能為我們
手無寸鐵毫無防衛找到更多口實。我總是盡我所能地辯解,說我們是平和的
人,完全棄絕戰爭和戰爭精神,說我們只願致力於捍衛上帝……我這麼傾訴
衷腸,但這不會在英國政府中引起反應,對這裡的統治方法的態度也一樣。
他們的回答將會是:如果我們只丟掉自己的性命,那對王室來說算不了什麼,
那是我們自作自受,但它還涉及其他人,如果敵人控制了這片土地,就將嚴
重影響英國的其他殖民地。&rdo;
在許多年裡,賓夕法尼亞的貴格會教徒迴避這個問題。他們注意使&ldo;副
總督&rdo;(在美洲代表領主掌握行政僅的人)由一個非貴格會派人士、即一個
其道德顧忌下會同政府的日常事務衝突的人擔任。從殖民地建立到 1756 年
貴格會派放棄權力為止的十多名歷任副總督中,只有一名(托馬斯&iddot;勞埃德)
是貴格會教徒。這樣在一段時期里,貴格會教徒能夠執政,同時仍保持自己
良心的純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