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8部分 (4 / 4)

考简单得如同平时小测验一样。”学生1的父母刻意在子女面前掩饰自己的担心,就是希望更好地培养孩子的自立能力。

学生在作文中提到的都是他们从家庭中继承到的文化资本。生活在一个充满文化资本的场域中,他们能够很早就接触文化资本的各种形式,布迪厄提示到:首先,被内化的文化资本的传承与后代的文化能力有关,其次,家庭在传递具体化形态的文化资本时,或者起到肯定性的积极作用(节省时间,提前开始),或者则是起负面作用(浪费时间,以后花双倍的时间改正)。张意:《文化与区分》,转引自文化研究网,//�culstudies�。中产阶层家庭显然有利于子女对于文化资本的获得。在家庭熏陶中获得的不平等文化资本在学校教育中受到制度化保护,学校将来自不同家庭的学生一视同仁,从而默认了家庭传承的不平等文化资本的合法性。在这样一个重点班里,大部分学生来自中产阶层家庭,印证了文化再生产的观点。

由于文化资本需要被确认其合法性,因此有必要谈一谈中国的高考制度,这是当今中国确认文化资本最主要的方式之一。一篇报道最近南京高考情况的文章丁茆:《南京高考年年全省倒数? 高考刺痛南京》,《中国青年报》2004年7月23日。指出,虽然拥有全省最雄厚师资力量和文化资源,但南京 2004年本科上线率为18%,远远低于江苏2004年本科录取35%左右的全省平均比例,在近10年来取得最好的高考成绩是全省第九(江苏以前有11个省辖市,后来增为13个省辖市)。办学历史悠久,全国闻名的南京四大名牌高中本科的升学率也比一些县中差很多。这意味着,即使那些具有丰厚文化资本的高中优秀学生,也很有可能面临高考的淘汰。另一方面,这些遭到高考淘汰的学生中却可能拥有许多高校欢迎的素质。高校的专家和老师指出,南京学生学习、研究有后劲,他们的素质全面、眼界开阔、知识面较广。东南大学早年曾经实行过轰动教育界的教学改革,将大学新生从入校时候起,制订若干考核标准,这些标准多数是分数之外的,按A、B、C类进行滚动竞争,辅之以丰厚的奖学金予以奖励。几年下来,从C类升至B类,乃至A类的多为来自城里的高考分数不高的同学,而从A类、B类降至C类的多为来自农村、高考分数较高的同学。不少大学负责招生的老师直言不讳地说,如果两个考生高考分数一样,我肯定愿意录取城里的学生。问题是,如果这些具有学术研究潜力、也深受高校欢迎的城市高中生,尤其是那些家庭文化资本雄厚的中产阶层家庭的孩子不能通过高考的话,不光是高校的遗憾,他们本人的前途就会大受影响,因此,家长对于南京的“素质教育”试验非常不领情。于是,多方博弈的结果是,尽管应试教育的代价是思维火花和发展潜能已被渐渐消磨,但南京又在小学、初中恢复了多年弃用的统考,走回应试教育的老路中去。

中产阶层文化资本的确认(3)

发生在南京的这场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之争说明,通过高考,一些学生能够让他们的文化资本得到社会的确认,从而实现资本的转换,而那些没有通过高考的人却得不到制度的确认,即使他们身上也同样具有例如高雅的欣赏品位、良好的学习习惯等文化资本,但他们的文化资本得不到合法的保障,只有当他们通过了某种确认,他们才能得到制度的保障。通过这种方式,学历和文凭起到了社会炼金术的作用。这便是布迪厄所说的“得到官方承认的、得到保障的能力与简单的文化资本之间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