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9部分 (4 / 4)

方面趋于同质的广大阶层群体;村上泰亮:《新中間大肖螘r代》,中央公論社,1987。今田的“中间分众”的意思则是:“中间大众分解了,细化为从社会参与、志愿活动中寻找生存方式的人、将休闲作为生活意义所在的人、从消费中寻求自我认同的人等等,无法再保持均一的生活方式。”今田高俊,同前引书,2000,第32页。 今田认为,后现代社会重在消费而不是重在生产,人们为差别动机(distinction�motive)或差异动机(difference�motive)所驱使,旨在追求更有意义的生活。高坂健次主编《当代日本社会分层》,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第26~27页。这种注重生活质量的“差异”动机成为我们理解今日阶层问题的关键。现代大众消费社会中,这种“差异”动机的日益普遍化,使得阶级阶层的传统定义标准发生改变,除收入、职业等客观界定指标,休闲生活方式亦成为重要的评判标准。对于原本就视休闲为地位标签的中产阶层而言,休闲生活的区分意识愈加得到强化,与此同时,传统的中产阶层结构边界逐渐模糊,中产阶层的自我认同也越来越难以依赖某种特定的职业身份或收入标准,而泛化成某种价值标准化的象征性媒介,某种生活意识上的共享可能性。

。。

中产阶层的崛起与休闲话语的流行(1)

以上对西方中产阶层休闲生活理论特征的回顾,为我们解读今日中国的中产阶层闲暇生活提供了参照。从中产阶层的产生渊源、发展历程与休闲生活的关系来看,中产阶层与休闲标签之间似乎存在着结构性的深层关联。但是,我们可否直接借助西方中产阶层休闲理论来建构中国的个案,剖析中国目前形成当中的中产阶层闲暇生活图景?中国中产阶层休闲行为的特征与中国社会的总体系统有何关联?在休闲生活选择中,中产阶层的成员如何实行自身的“社会定位”、又如何在此过程中展开“策略行为”并进一步将“区域化”的情境行动伸延到更广袤的社会时空?在回答问题之前,我们应先了解中国中产阶层产生与发展的特殊背景,厘清“休闲”在当代中国社会的真实含义。

历史与转型

对中国社会来说,“中产阶级”、“中产阶层”的字样几乎一直阙如。虽然对于处于王权与平民中介的力量,如“庶族地主”等拥有强大经济实力的地主阶级、与传统社会政治结构需要相适应的“士阶层”等等,学术界已广有注目与研究,参见陈建远主编《中国社会——原型与演化》,辽宁人民出版社,1988,第143~150页。认为他们是高高在上的少数官吏与处于农业社会底层的众多农民之间的“中间阶层”,周荣德:《中国社会的阶层与流动——一个社区中士绅身份的研究》,学林出版社,2000,该书导言撰写者魏廉·洛艾·华纳(W� Lloyd Warner)之语。但“中产阶层”这个产生于西方社会学理论的概念,从其诞生伊始,关注的内容似乎只是西方近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结构变迁。即便是40年代接受了纯粹西方社会人类学的训练、从“士绅”角度考察中国社会阶层与流动状况的周荣德,尽管对士绅在国家与社会空间中的功能及其流动的机制做出了细腻翔实的分析,并且也写下了视士绅为“老百姓与政府之间的媒介”的语句,但他显然并未奢望这一阶层有朝一日会涵盖社会的主体人群,成为普通民众奋斗的目标。在周荣德眼中,士绅们还是带着些许克里斯玛魅力的精英,在研究著作的开篇,他就明确指出:“士绅是一种统治阶级。”周荣德:《中国社会的阶层与流动——一个社区中士绅身份的研究》,学林出版社,2000,第1页。

因此某种角度说来,现在中国的中产阶层基本上是第一代。�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