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6部分 (4 / 5)

的路上。

跳下摩托车,没有熄火,一米八个头的郭台铭弯腰走进河堤旁的五金模具店里,一手奉上点燃的新乐园香烟,一脸堆笑地对模具师傅说:“拜托拜托,这套模具请一定要在今天做出来,客户明天就要了。我这里有两张电影票,今天把模具完成,晚上请你们看电影。”

这是出现在郭台铭创业第二年的画面。当时公司承接了一些黑白电视机旋钮的生意,连模具组都买不起,只能求这些模具店的师傅帮忙。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三头六臂,亲历亲为(2)

而这些模具店的师傅,往往耍大牌。再加上他们都是凭手工经验开模,不但慢,而且质量不稳定。但当时的制造业就是这种现状,大家也都安于这种现状,并不认为有什么不合理的地方。

然而,郭台铭却认为这是不合理的,必须改变。

模具是工业之母,模具业也是最传统的行业,而郭台铭却把它改造成高技术行业,并打造出富士康的秘密武器,从而让现代工业对模具刮目相看。

颠覆模具行业的陋习

创办公司的第二年,郭台铭就领悟到了模具的重要性。

1976年,鸿海迁至板桥厂房,主要从事“电视机用高压阳极帽组件”的加工制造。当时黑白电视还是主流,鸿海生产零件用的主要模具,大都是“委外”。

所以郭台铭为了准时交货,常跑到三重河堤旁大大小小的模具工厂,拜托模具师父帮他赶工。郭台铭发现,模具行业一直实行的师徒传授制存在相当大的问题:经济景气,人们就开工生产,人才流动快、质量不稳定、小厂林立,每个人都想当老板,而不是技术过硬的模具师。鸿海未来要成长,绝不能依赖这些人。

因为产品的开发和加工速度掌握在模具师的手里,质量也掌握在他们手里。这样不但交货没有把握,而且产品质量没有保证。特别是如果要接一些大厂的产品,结构复杂、精密性要求高,做不好模具是不行的。

“天下没有最好的办法,但有更好的办法。”郭台铭不但有洞察力,能洞悉要害所在,而且善于行动,找到解决问题的具体办法。挣到第一笔钱,他就决心投资建设自己的模具厂。他从大学招进一批机械系的学生,提出要按照标准化生产流程来开发模具,改变师傅带徒弟的经验传承模式。这就要求那些有经验的员工公开技术,而这些员工却认为这是端了他们的饭碗,不但集体抵制,甚至集体辞职,可见改变旧的观念和模式是多么困难。郭台铭一横心,干脆一律聘请外面刚毕业的学生,全部重新教起。

这样做,付出的成本是很高的。因为要培养出一个模具师,没有几年的磨炼是不行的。因此,郭台铭的模具厂经营得很辛苦,成本又比别人高。

但是,郭台铭知道,机械行业比的就是模具,只有改变台湾模具行业的陋习,才能建立起适应现代工业的模具产业,从而全面提高产业竞争力。因此他一再强调,一天不自我累积模具技术,便要受制于人一天。

坚持走自己的路,过了6年,郭台铭才开始收获改进模具的成果。因为有了自己的塑料模具机器,郭台铭就有能力和更大的公司合作,也更积极地投入OEM塑料精密零组件。1979年,鸿海和大同公司“合作开发”彩色电视用“返驰变压器”的“高压线框组线”,其他的OEM产品,还有“美式电话座零组件”等。

瞄准电脑连接器(1)

1980年,郭台铭在日本大阪度过了30岁的生日。

三十而立,在三菱公司吃过饭,一个人回到旅馆后,郭台铭禁不住感慨万千。那天晚上他到底想到了什么?他后来披露说,当时他是为了购买模具机器亲自到日本去的,参观了日本人的实验室,看到日本大厂长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