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颜开,一出丹茜宫又大哭大闹,仿佛生离死别似的。
真宁听了暗暗动怒,脸上却笑嘻嘻,轻轻捏住皇孙的脸颊,柔声道:“这糊涂孩子,才在丹茜宫住了几天,该不会错认了娘吧?”
“公主,不可!”乳母与宫女们惊得大声阻拦,真宁却笑眯眯地捏住皇孙的脸颊不放。皇孙被她掐疼了,想放声大哭可咧不开嘴,挣扎支吾中竟止住啼哭,惶恐地看着真宁。真宁由始至终满脸堆笑,像是与孩童玩闹,皇孙的脸颊却被她掐出一个红印,旁边宫女见了忍不住在心中叫苦。
真宁满不在乎地点点头:“不哭了!这才乖。”说完追她哥哥去了。
待真宁跑到书房,睿洵正坐在书案旁,托腮凝望案头清供。房中寂寂,闲杂人已被他斥退。真宁细细审视,发现他盯着香炉出神。她走过去捧起香炉在他眼前绕:“在外面看过天,又在书房里发呆……原来皇兄的眼睛还会转。”睿洵笑着夺下香炉放好,真宁才注意到这个八宝香炉簇新,像没有用过似的。顶上一颗琥珀核桃栩栩如生,除此之外也没什么特别。她记得哥哥从不喜欢香啊烟啊之类,不知在桌上摆个没用的家伙有何玄机。她没有兴趣多问,笑着说:“皇兄为何愁眉不展?让我猜猜,是不是因为国人只知有宰相,不知有储君?”
她说得如此直接,睿洵神色一凛,瞪了妹妹一眼。
真宁依旧嬉皮笑脸:“皇兄不要急着让我住嘴。我也只有一句话要说而已。我擅做主张,帮皇兄物色了一个难得的人才,今日此人虽然沉郁下寮,但日后对皇兄一定大有裨益。”
睿洵失笑道:“宫中有你认识而我不知的人才吗?”
“此人并非宫人,是明德书院一名塾师,姓李名怀英。”真宁信心十足地说:“他的见识卓尔不群,抱负远大,胆量过人,实在值得一交。”
睿洵听得认真,末了若有所思地向真宁笑道:“我问你,这个塾师,多大年纪?”真宁怔了怔,道:“约摸二十出头。”
“其人是风姿潇洒,还是文质彬彬,还是二者兼有?”
真宁微微侧目,回答道:“应该是书卷气中有豪情。”
睿洵站起身,轻轻地拍了拍妹妹的肩膀,说:“你自幼长在宫中,识人太少。但凡年轻书生,或多或少都有些自命不凡。论谈吐,他们的确能海阔天空地畅谈。论见识,他们也能把大小事说得头头是道。但你有没有听过一句话‘秀才谋事,三年不成’?纸上谈兵的书生,世上太多了。”
真宁被他说得无趣,涨红了脸道:“这个人真的与众不同。”
睿洵正色问:“老实讲,觉得他与众不同,是不是因为你属意于他?”
“没有的事!皇兄扯到哪里去了?”真宁急了,“好心助你物色帮手,反被你取笑——我走了!”她匆忙转身时撞了书案,那香炉没有放稳,喀啷一声摔在地上。
睿洵没有立刻去拾,眼底神色却泄露了关心。真宁将香炉捡起来,发现顶上的琥珀有道裂痕,“糟!摔碎了。”
“不关你的事,以前就摔碎了。”睿洵淡淡地说。
真宁更加好奇他为何留着一个破玩意儿,但见他故作无所谓,又不方便问。
睿洵神情和缓,向妹妹道:“年少时遇人太少,偶有一个令人耳目一新,不免念念不忘。但终归道不同。”
“皇兄,你误会了。”真宁顿脚道:“你这会错意,也太离谱。”
睿洵笑道:“眼看就要为你择婿,不要再做那些让人会错意的事了。”
真宁向东宫荐人不成,又找不到机会偷偷溜出宫,难免有些灰心。想起哥哥说她对李怀英别有情怀,她实在不服气,尽力要显得自己不含私情,索性把李怀英的事情暂抛脑后,自此在宫中十分难得地安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