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部分 (1 / 4)

前言

“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表达了全世界在奥林匹克精神的感召下,追求人类美好未来的共同愿望。粮食是人类最基本的生存保障,吃饭是最基本的民生需求。确保所有人在任何时候既能买得到又能买得起他们所需要的基本食品,每天都能吃得饱吃得好,吃得营养,吃出健康,我想也应是“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的题中应有之义。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的人们,都拥有这个同样的希望和梦想。

然而,当世界进入2007年的时候,全球粮食危机也向人们走来。原本平静的国际粮食市场骤然形成一股汹涌的海啸,迅速波及众多国家。为什么全球粮食危机的海啸来得如此迅猛,何为粮食海啸的始作缘由和推动因素,一些正在遭受粮荒饥饿痛苦的人们并不完全清楚。与全球粮食危机的惊涛骇浪形成鲜明对照的是,13亿人口的中国粮食供求基本平衡,稳定地解决了人们的吃饭问题。为什么这股粮食海啸袭到中国却黯然消退,中国手中之粮来自哪里,地球村的人们也并不完全了解。面对伴随全球金融危机而仍未见底的粮食危机,对这些事关人们吃饭问题的粮食安全大事,应该客观地告诉人们,真实地告诉世界。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农业是安天下、稳民心的战略产业。”这一重要论断,深刻指明了粮食安全对于国家安全的极端重要性。去年以来,受全球粮食危机影响,一些国家粮食短缺,粮价飞涨,发生饥饿粮荒,最终导致恶性通货膨胀和社会动荡不安。而中国由于坚持以人为本,坚持把“三农”工作放在重中之重的战略地位,高度关注吃饭问题这个最大民生,粮食生产持续稳定发展,近些年实现粮食连续“五丰五增”,手中有粮,食足民安。本书以全球视野,从分析事关粮食生产和供给的资源、需求、政策和制度入手,揭示全球粮食危机发生的始末及根源,再次印证粮安天下的真谛。

当下正在发生的这场全球粮食危机并非突如其来,而是经过了较长时间的积累和演变;并非完全是粮食生产资源和自然条件因素的影响,而是有着深刻的政策和制度性因素。本书上篇《全球粮食危机》,研究概述了全球粮食危机发生的危害、根源及消除粮食危机的政策路径与前景。其中对粮荒如何威胁全球安全;发达国家巨额农业补贴如何使发展中国家弱化粮食自给自足的能力;美国以“烧”掉两亿人口粮的代价发展生物质能源,其背后政策和目的;发达国家推崇粮食贸易自由化,但却使一些迷信粮食贸易自由化的国家在粮食危机面前束手无策;一些跨国公司在粮食危机中趁火打劫,攫取超额利润等问题,书中作出了一些研究和讨论。耕地资源是粮食生产的基础,淡水资源是粮食生产的命脉。为了全面反映全球粮食生产供给状况,本书还分别就世界耕地和淡水资源现状及潜力制约作了分析。

与全球粮食危机的暴风骤雨和国际粮食市场吃紧相比,中国显得从容许多,中国粮食供求平衡。这种从容背后的底气是中国拥有10000多亿斤的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粮食自给率连续10年保持在95%以上,人均粮食占有量超过世界平均水平,粮食储备远远高于粮食安全警戒线。我们的结论是:中国手中有粮,供给充裕;中国政府手中有粮,应对从容;中国人民手中有粮,心里不慌。本书下篇《中国粮食安全》,结合中国粮食生产与供求实际,从中国特色粮食安全理念和格局入手,就加快农业发展与“三农”工作理念创新、粮食生产重大跨越与加强农业基础、粮食稳定增产高峰期与强农惠农政策、粮食生产徘徊期与通货膨胀、现代农业建设与粮食安全、农业国际化与农产品有效供给、国家粮食安全面临的新挑战等问题作了分析和论述。书中引用大量事实和数据,分析回答了中国应对全球粮食危机充满底气和从容的缘由、中国手中之粮从何而来、中国能不能

没有了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