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365书包网>游戏竞技>铁血中国军人> 第16部分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6部分 (4 / 5)

反而要把宗主国拖入战争。明朝花如此大力气去支持出来的应该是一个雄雄强藩,而不该是像芦苇席子一样不堪一击的屏风。

除了理论层面的争议,当时明朝西北边境的宁夏李拜父子正起兵反叛。早在1592年4月,明朝政府派出李如松,从辽东和北京一带抽调大量兵力赶赴西北*叛乱,而战事到这时还未结束。这就使得明朝再派兵力赴朝颇感被动。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三 日军攻陷朝鲜“三都”(5)

另外,当年侵犯中国沿海的倭寇的凶残顽强,明朝君臣也是十分了解的。而如今侵朝日军全都是日本正规军,战力远非当年倭寇可比。明朝一旦出兵,必然要付出巨大代价。

但越来越多的大臣们开始清醒地认识到日本的巨大野心所在,建议采取积极应对措施。

山西道御史彭好古认为:日本倾全国之力,发劲悍之兵,其最终目的是侵略中国。之所以日本先攻朝鲜,是为扫清后顾之忧。所以,中国应及早出兵朝鲜。御倭大计,可有上中下三策:迎敌于外,不使日军入中国之境,为上策;拒之于沿海,毋使深入内地,为中策;等到日军推进至天津、淮阳之间,而后御之,就是失策。

而吕坤则更对战争局势进行了全面分析,也认为应该及早出兵:倘若日本攻陷朝鲜全境,借朝鲜之众为己所用,依靠朝鲜土地解决军队后勤补给问题,窥伺我天朝,日军进则可以断我漕运,占据通州粮仓,这就等于绝我粮饷来源;日军退则可以经营全州、庆州,据守平壤,而窥我辽东,不及一年,京师坐困,此国家之大忧。今天我天朝与朝鲜合力,则我有两倍之力对付日本;日本占尽朝鲜国土,则日本就拥有两倍之力,就大大损耗我方军力。朝鲜一失,事态必然恶化。与其抗争于朝鲜全境沦陷之后,不如救援于前。今日朝鲜危在旦夕,而我方进行筹备需要数月甚至一年时间,希望皇帝陛下能早决大计,并倾全力支持我军赴朝东征。

宋应昌的上疏也颇具说服力:“(日本)图朝鲜,意在中国。我救朝鲜,不止为属国。朝鲜固,则东保辽东,京师巩于泰山。”

最终,万历皇帝经过一番考虑之后,决定采纳主战派的意见,出兵东征“抗日援朝”。

明朝最终出兵朝鲜,不仅具有宗主国对藩属国援助的意义,也是保证本国安全的势在必行之举。后一点当然不能成为否定明朝出兵正义性和国际道义性的依据,也正因为两国具有天然的和传统的利益一致性,促成了中、朝两国结成密切同盟关系。

事实上,在大明朝廷论证是否出兵之际,辽东方面已经派遣出宽奠堡副总兵都指挥佟养正等八名飞骑渡过鸭绿江来到朝鲜义州,并沿途设下驿站,随时向国内传递最新战报。

恰巧有数百名日本骑兵屯驻附近,明朝方面和朝鲜方面都做了实地侦查。但是,这种极其有限的接触不足以掌握全面情报,以至于有明将认为,如果来犯日军都是这种小股入倭寇,不堪大明铁骑一击。明朝使者面见朝鲜国王时,对其进行鼓励,表明明朝军备精良,届时会率猛将精兵携开山大炮、大将军炮、散盐火铳前往。

不久之后,朝鲜国王李昖渡过鸭绿江,朝鲜王廷迁居大明领土辽东宽奠堡之内,正式受到明朝保护。

朝鲜中央政府对半岛局势也完全失去操控力和判断力。所以在给北京的提供战报中,只能做模糊处理。而对明朝官员的质询,朝鲜方面确实也提供不了有效信息。

明朝大军陆续驰往朝鲜半岛,首要面对的就是军队的后勤补给问题。就此问题明朝与朝鲜流亡政府进行数次磋商,但因为朝鲜王国在战前只维持很少量的军备,也就没有设置固定性的战争经费、物资来源。本来朝鲜在平壤有囤粮四万石,在安州也有部分储备,但平壤陷落后所囤物资反而成为日军补给。如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