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占领区实施奴化政策,朝鲜已经处于实际亡国状态。
5月23日,朝鲜国王李昖在义州下诏,命令世子光海君去宁边一带,招募勤王义兵。其后,朝鲜义兵集结于朝鲜王储周围,进行艰苦抵抗。虽然朝鲜各地义军蜂起,苦撑数月,但无法阻挡强势日军的步步进攻。朝鲜国王也非常清楚,这种抗战方式,只能对日军起到极其有限的骚扰作用,对于退敌没有实质性作用。
三 日军攻陷朝鲜“三都”(4)
朝鲜方面对于日本军力和作战方式也有了初步印象。
日军往往以偷袭、强攻为主要作战方式,使得朝鲜军队处于被动挨打境地。
其次,日军进攻势头迅猛,热衷于打歼灭战,而非击溃战,其目的明确,就是要彻底歼灭朝鲜军队,瓦解朝鲜斗志,免除后患。
在武器配备方面,日军不仅有成建制的火绳枪部队,而且火器运用技术熟练,采用三排轮射方式,射击间隔时间很短。
明朝出兵朝鲜之前,日本已占领朝鲜绝大多数战略要塞,地理优势十分明显。一守一攻,接下来,中国明朝对战丰臣秀吉执政下的早期军国主义日本,不可避免要经历惨烈的攻坚战。但是,谁也没有想到,中、朝、日三方要为这场战争持续流血长达七年之久。
万历皇帝决定出兵。
北京城下,几批朝鲜使臣马不停蹄星夜叩响城门。
他们很清楚宗主国大明王朝的政局构成,朝鲜使臣们除向万历皇帝递交求援国书之外,还通过各种渠道在宫廷内外进行多方游说,他们带着厚礼,不厌其烦地来到内阁辅臣、各部尚书、朝廷御史甚至受到皇帝宠幸的宦官的府邸。他们甚至明确表示,朝鲜愿意内附于明朝,成为天朝直属领土——只要北京能出兵,什么条件都答应。
对明朝的求援甚至不限于对北京进行公关,朝鲜使节李德馨屡次上书辽东巡抚郝杰,在其门前日夜痛哭。
大明朝廷内部对此事的反应是不一致的。
有一部分人的反应很诡异,他们觉得有点不敢相信。根据朝鲜史书《宣祖实录》记载,明朝方面曾有人质询:贵国素来为海东强国,为何突然失陷于倭贼?
之所以说此类反应颇为“诡异”,是因为好像这些人根本没听说过前一年朝鲜国王已经向明朝汇报了丰臣秀吉的出兵意图,眼前的战争对于他们来说就像突然从天上掉下来一样。由此可见,明朝政府真的没有把前一年的情报当成一回事。另一方面,也说明即使是大明精英阶层,也对日本所知甚少。
也有人提出这样的疑惑:贵国既然求援,为何不曾提及具体几月几日、哪道沦陷、经历过哪次战役、损失了多少兵力?
这种质问让朝鲜国王与大臣大为惊惧,恐怕明朝怀疑本国与日本同谋,试图假借向明朝求援引诱明军入朝。在中国方面,确实有在日华商听说到这种说法,并迅速密报北京。
今天来看,这很可能是日本投出的一颗烟雾弹,试图挑拨战时中、朝关系。
朝鲜国王为让明朝耐心释疑,除了反复派出使臣外,还将日本威胁朝鲜的书信原件转呈给明朝,以示朝鲜确实濒临险境、绝无二心。
明朝兵部尚书石星慎重起见,安排多方调查,以印证义州流亡者实为朝鲜国王,并且对日本的兵力做了初步了解。
石星上奏万历皇帝,言明日本侵朝“情形已真”,并且认为声东击西是“倭奴故态”,日本“分道入犯,难免必无”,建议中国沿海一带加强军事防御。
是否出兵朝鲜?在明朝大臣中也有两种截然对立的意见。
兵科给事中许弘纲认为,宗主国对于藩属国的义务是有限的,而不是无限的。作为藩国,朝鲜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就沦丧国土千万里,不仅没起到屏藩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