颤抖地哭泣着,不停质问少年,为什么要对父亲做这么过分的事情。
少年到这时才意识到自己做了多么令母亲愤怒的过分事情。
父亲躺在地板上,四肢不停挥舞。
对不起,他只能吐出这句话。
母亲背对着他,无言地用力压着父亲的身体。
她的头上也有着发出七彩光芒的「脑髓」。
很久以前,在少年尚未出生时,有一个想法支配了法律界。
「犯罪者不该被处罚,而是被矫正。」
有良知的人原本就不该相信性恶说,性善说才是美好而且值得相信的。因为人类本来就美好良善的想法,令人安心。既然如此,就没必要对这个想法感到犹豫。人性本善是个多么美好的想法啊。
然而尽管如此,犯罪却仍旧无法根绝。
这究竟是什么原因?难道性善说是错误的?还是有什么东西扭曲了人类善良的本性?
性恶说远比性善说更能解释这种状况,但是人们努力坚持理想,试着建立可以说明这个悲惨现实的理论。
也就是说,因为环境的关系让人类善良的本性恶化,才会挺而走险,犯下罪行。
这么一想就全都吻合了,无论是多么凶恶的犯罪者,本性都是善良的。只是恶劣的环境令他们不得不走向做恶的道路。
以这个理论来看,惩罚犯罪者根本就是错误的。本性善良的人类之所以成为犯罪者,都是环境的关系;换句话说,他们根本就是环境的牺牲者。他们需要的不是处罚,而是让他们找回善良本性的矫正方式。
因此只是徒然让犯罪者痛苦的坐牢,抹煞他们存在的死刑被取消了,改为实施矫正犯罪者的计划。
矫正计划有了成果,许多犯罪者找回了善良本性,重新被社会接纳。但是,就是会有一些人无论怎么矫正,却总是立刻再次犯罪。
关于这一点,大致上有三种看法。
第一种是认为在质和量上都未能充分矫正犯罪者。这个看法的支持者主张,应该采用长期,并且针对个人状况的矫正方法。
第一种事认为世上仍旧存在着本性邪恶的人类。这个想法的支持者非常少,再加上这种想法也隐含着有些人本质就是和他人不同的歧视味道,一般人通常不敢将其宣之于口。
第三种则是将第二种看法和性善说加以整合的改良想法。无论如何改变矫正的时间或方法,就是有很多人怎么样都无法消除犯罪倾向;然而他们的本质应该还是善良的。既然如此,他们又为什么会做恶?那不光只是外在环境的问题,一定是因为他们内在环境扭曲了他们的本质。
所谓的内在环境也就是脑内环境。他们的脑欠缺正常的均衡,因此良善的本质便遭到扭曲和伤害,他们也是某种被害者。他们并非出于自由意志选择做恶,而是脑部的构造使得他们不得不这么做。
这个想法因为能够顺利结合性善说和犯罪率持续升高的现实状况,很快就获得包括法律界在内的各界支持。
然而,这时候如何处理犯罪者便成了问题。
因为原因不是外在环境,那么透过一般的矫正计划,他们也无法找回善良的本性。但是也不能就因为他们的脑部不均衡便施加伴随痛苦的处罚,这是违反人权的。
众人选择的方法是,矫正犯罪者的脑部环境。
人们彻底调查犯罪者的脑部,分析他们的特质后,逐渐了解到脑部特定部位的状态和犯罪倾向有所关连。这种部位分布在脑内各处,并且有着强烈的连带关系,无法透过单纯的手术或是化学疗法加以矫正。
因此人们开发出了人工脑髓,当做解决方法。这当然不是真正的脑,也并非用来代替脑的东西。而是将它插入脑内,借此让脑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