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3部分 (2 / 5)

的赏识,被学校聘为助教。当他满怀喜悦去见母亲的时候,母亲已身染重病,奄奄一息了。在弥留之际,她用深情的目光注视着塞曼,嘴唇在艰难地颤动着“挣扎,再——挣——扎!”留下这句遗言后溘然长逝。

“挣扎,再挣扎!”塞曼把母亲的话铭刻在心。他将嵌有母亲遗像的金制小镜框一直挂在胸前。遇到困难和挫折时,他便凝视着母亲的遗像,回想母亲的谆谆教诲,以增加自己克服困难的勇气。

塞曼在科学的道路上挣扎,再挣扎!终于攀上了一般人难以企及的高峰,1902年塞曼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奖。

警惕受挫折后的“投射效应”

从一个人成长的一般规律看,逆境、挫折的情境更容易磨砺意志,在逆境中经过挫折千锤百炼成长起来的人更具有生存力和更强的竞争力。因为,逆境中奋斗的人既有失败的教训又有成功的经验,更趋成熟。他们能把挫折看成一种财富,深知成功是建立在失败的基础上的,因此更具有笑对挫折、迎难而上的风范。

但是,有些孩子在遭遇挫折后,不进行自我检讨,而把挫折引起的内心不安,自己不愿意承认的某些行为、欲念、态度等排除于自身之外,转移或推向他人和周围事物,以此逃避自己心理上的不支,这种心理现象称之为“投射效应”,也叫推诿作用。

第五章 鼓励孩子的竞争意识(15)

例如,有的孩子在学习成绩下降后,责怪班风不好,教师教学水平低下;到了学校发现没有戴红领巾,责怪母亲早晨没有把红领巾放在书包里;上课迟到受到老师批评,埋怨父母没有及时唤醒起床;演唱比赛名落孙山,抱怨音响效果差,评判人员不懂艺术欣赏;与父母有隔阂,简单地把原因归结为“代沟”,是父母“思想僵化”、不懂得理解年轻人,等等。

如果孩子具有投射心理,很可能在受挫很长一段时间里,借助“投射”作用来回避正确地自我评价问题,他没有意识到或者根本否认自己的缺点、问题,而是将所有的问题都归之于他人或其他客观原因,以此来掩饰内心的不安,有时甚至“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这种“投射”心理是一种消极的自我防卫手段,助长了孩子推卸责任的不良品质,严重地影响了人际关系。一旦发现孩子产生“投射”心理现象,父母理当义无反顾地予以教育引导。

当孩子受到挫折后,父母不仅要帮助孩子正确对待挫折,分析造成挫折的主客观原因,而且要教育孩子多从主观上想问题、找原因,并勇敢地承担责任,这是克服产生“投射效应”的根本之点。孩子受到挫折,不管大小,父母都要妥善处理,不能忽视。父母一方面要让孩子明白挫折是难免的,每个人都会遇到;同时,父母要帮助孩子分析受挫的原因,让孩子明白错在哪里、错的原因,该如何改进;此外,适当调整对孩子的期望值,改变环境等,也是比较有效的办法。

总之,在孩子遇到挫折后,父母要鼓励和安慰孩子,帮助孩子树立战胜挫折的信心,学会正确地进行自我评价和全面客观地分析挫折,不推诿自己的责任,承担当一切可能发生的风险,这既是智者的睿智、勇者的大度,又是自信的表现。

家教故事

有一对农村夫妻四十得子,因而对儿子宠爱有加。在蜜罐中成长的儿子养成了一意孤行的脾性,做事毛毛糙糙,就连走路也走不好,时常跌进水田里,很是让望子成龙的父母焦心。

儿子7岁那年上了小学。顽皮的他走路喜欢东张西望,不是弄湿了鞋子,就是弄脏了裤子,哭鼻子成了家常便饭。

一天,孩子的父亲带一把锹去儿子上学必经的田埂上,在上面断断续续地挖了十几道缺口,然后用棍棒搭成一座座小桥,只有小心走上去才能通过。那天放学,儿子走在田埂上,看到面前一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