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部分 (3 / 5)

阶级矛盾尖锐。北宋初年,宋朝统治者由于对土地兼并采取“不抑兼并”的态度,导致三分之一的自耕农沦为佃户。豪强地主隐瞒土地,致使富者有田无税,贫者负担沉重,连年的自然灾害加剧了农民的苦难,因而造成各地农民暴动频繁。

民族对立严重。北宋与西夏和辽国发生多次战争。

统治集团内部矛盾突出。改革派与守旧派斗争激烈。

三冗危机是:

冗官。北宋政府采用分化事权的方式,集中皇权。比如,宰相职位一般有很多人担任,同时还设置了枢密使、参知政事、三司使,来分割宰相的军、政、财权。官职也不断增加,导致北宋机构臃肿。采用恩荫制,一个官僚一生当中可以推荐数十个亲属当官。北宋大兴科举,科举应试人数增加,取士人数也增加。

冗兵。政府为稳定社会秩序招收流民入军,军队数量增加,军费增加。

冗费。“冗官”、“冗兵”导致政府财政支出增加,北宋政府还要给西夏和辽“岁币”,与此同时,由于土地兼并现象严重,富豪隐瞒土地,导致财政收入锐减,因而造成了北宋政府的财政危机。

失败原因:变法触动了大地主大官僚阶级的利益,遭到了他们的强烈反对,司马光曾经多次上书皇帝取消新法。

同时改革的最主要支持者宋神宗在关键时刻发生了动摇,宋神宗死后司马光出任宰相,彻底废除新法,连很有成效的募役法也被废除。

从各项经济改革内容可以看出,王安石的新法规模甚大,其中理财方面最为重要,受到了时人抨击。王安石变法遭到失败,也不能完全归因于守旧派的反对,他的政策和做法都值得检讨。

变法事先缺乏宣传,导致在变法的过程中无法吸引到优秀的人才。在变法的反对阵营中,有一大批知名人物,而其中的精英部分,在经过足够的宣传说服后应该是可以被吸收进变法阵营中的。

政策执行不力——如青苗法、免役法之实行,与理想相去悬绝。

如果贫困民户自愿请贷官钱,尚有可说,但实际上是地方官强迫农民五家互保后再逐家派定数目,称为散青苗。地方官为了保障秋后本息全部收回,散派的对象是中上之家而非贫下之户,盖怕贫下户无力偿还,这还谈什么惠民呢?而青苗法中要收取利息二分,即是百分之二十,这数目是一般平民所不能负担的。政策执行不力的根本原因是没有合适的人才推行新法。

刚愎自用——王安石性刚,与神宗议论国事,有所抗辩,声色俱厉,神宗每为之改容听纳。创行变法之初,司马光曾致函叫他不要用心太过,自信太厚,安石复书抗议,深不以为然。二人本是极要好又互相推重的朋友,从此画地绝交。例如,苏轼本来是拥护新法的最好人选,但苏轼的很多正确意见也未能被王安石采纳。

王安石变法启示(2)

庆历新政失败以后,宋朝严重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并未缓和,积贫积弱的局面仍不断发展,统治集团感到危机四伏,因而要求改革的呼声在一度沉寂之后,很快又高涨起来,终于掀起一次更大的变法活动。此次变法失败的最根本原因:变法只是一场地主阶级内部针对北宋统治危机的制度改良,没有根本触及核心问题,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封建社会的矛盾。

变法失败后,北宋很快灭亡。

二、史鉴今朝宋朝年间的王安石变法以失败告终,让人扼腕。王安石变法是中国历史上针对北宋当时“积贫积弱”的社会现实,以富国强兵为目的,而掀起的一场轰轰烈烈的改革。王安石以“因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财,取天下之财以供天下之费”为原则,从理财入手,颁布了农田水利法、均输法、青苗法、免役法(又称募役法)、市易法、方田均税法,并推行保甲法和将兵法以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