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365书包网>游戏竞技>品读红楼故事> 第19部分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9部分 (4 / 5)

农之意。如果将曹寅所写的《东皋草堂记》的文字同贾政的归农思想合在一起,那又是多么的一致!宦海浮沉,风波之惧,产生这种思想恐怕不止是曹寅,贾政所代表的也不止曹寅一人而已。

当然,上述所引词句在前人的诗文中也可以找到出处,况且雪芹又是博览群书的人,说雪芹用的这些词都是采自祖父诗文中的成句,那未免有点太坐实。笔者之意在于说明曹雪芹在写作《红楼梦》时可能受到他祖父诗文的影响。一隅之见,聊备一说耳。

1979年1月2日

画石诗化楝亭诗

——《楝亭诗钞》与《自题画石诗》

自从《自题画石诗》作为曹雪芹的佚诗公诸于世以来,红学研究中颇有一些争议。不少同志认为此诗可能是伪造,托名于曹雪芹。当然,也有人认为是曹雪芹的诗作,并为得见雪芹的一首完整“佚诗”而高兴。最近读到《红楼梦研究集刊》第二辑上发表的思藻的《(自题画石诗)探源》一文,觉得很有说服力,说明“这首诗,决不是曹雪芹写的。”

思藻在《探源》一文中指出,“佚诗”首句“爱此一拳石”,“这套的是曹雪芹的祖父曹寅的一句诗:‘爱此一片石’见《楝亭诗钞》开卷第一首《坐弘济石壁下,及暮而去》,仅仅换了一个字。”以笔者所见,不仅“爱此一拳石”是改曹寅诗句而得,恐怕诗中还有几句也是从曹寅《楝亭诗钞》中“化”来的。如曹寅诗中有《江村杂咏》一首,全诗是:“太古云世界,大地兜罗绵。虚白结遥想,鸿蒙横眼前。杖藜破漾颢,一笑凌华巅。”(卷五)在《廊前手植玉兰盛开,同人讌赏无诗自题一首》(卷四)和《游仙诗三十韵和汪萝山》(卷六)两首诗中,都有“顽仙”句。前诗原句是“自署顽仙守阆风”,后诗原句是“不许顽仙茹五荤。”恰巧在《自题画石诗》中有“溯源应太古”和“潇洒作顽仙”两句,这是纯粹的“偶合”吗?如果孤立起来看“太古”、“顽仙”四个字,说是偶合也未为不可,但如果同“爱此一片石”到“爱此一拳石”的改换一字的做法联系起来看,笔者倒以为“佚诗”作者对《红楼梦》作者家世、喜好是颇为熟悉的,所以作出来的诗真有点“像”出自曹雪芹的手笔。

石头不仅为曹雪芹所爱,所叹,在《楝亭集》中可以找出许多咏石诗句,而且那石头似乎就是女娲遗弃的那一块。作者与曹寅心息相通,他们都把自己看作是一块“无材可去补苍天”的顽石!

1981年10月5日

家业凋零自有因

——《孙文成奏折》记略

台北市文史哲出版社于1978年3月出版了一本《孙文成奏折》,庄吉发译注,120页。全书收入清康熙四十五年至康熙六十年间奏折二百零八件,附录康熙朱批孙文成汉支奏折五件;雍正朱批孙文成汉文奏折十二件。

孙文成,满洲正黄旗人。清圣祖康熙四十五年(1706)出任浙江杭州织造,清世宗雍正六年(1728)去职,在官二十三年。杭州、江宁、苏州三处织造,合称江南三织造。江宁织造曹寅与苏州织造李煦,俱属满洲正白旗,曹寅为李煦之妹丈,而孙文成则为曹寅之母系亲戚。康熙帝曾说,“曹寅三处织造,视同一体,须要和气。若有一人行事不端,两个人说他改过便罢,若不悛改,就会参他,不可学敖福合妄为。”曹李孙三家连络有亲,皆发迹于康熙一朝,败于雍正五年前后。借《红楼梦》中的话说,叫做“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织造官员为皇帝安插在江南三个重地的亲信耳目,孙文成的使命当然也不例外。他所奏报的内容,举凡米、麦、豆、菜、蚕丝之收成分数和时价,以及天气晴雨、官民秘事、海疆情况等等。如康熙四十六年六月初八日,孙文成奏闻浙江丝、麦时价折:

奴才孙文成谨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