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6部分 (3 / 5)

周晖:《制度变革过程中工人阶级的内部分化与认同差异》,转载自《中国农村研究网》,文章来源://�ccrs�org�cn/big/zdbggczgrj�htm。所谓自我认同,指的是“个人对自己在社会阶层结构中所占据的位置的感知”。Jackman; MR; & Jackman; RW; “An interpretation of the relation between objective and subjective social status�” American Sociological Review; vol�38; 5 (October; 1973); pp�569~582�而社会认同则是有关某个群体的共同认同。它强调群体成员之间的相似性以及群体成员相信他们之间所具有的某些共同性和相似特征。两者是辨证的统一。自我认同融合了个体的各种社会认同成分(如性别、年龄、民族和阶级等等),是各种社会认同要素在个体身上的结合Fornⅲ黶; Johan; op� cit�; p�233�:一方面,任何自我认同均是在社会认同条件下的认同,离开了社会认同的自我认同是不存在的;另一方面,社会认同就存在于某一群具有自我认同的个体当中,社会认同并不排斥自我认同的存在。

中国中产阶层的崛起及其认同困境

中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上少部分人作为改革的最大受益者而迅速致富,这部分新富的人群,有学者称之为中国的中产阶级。当然,中国目前的所谓中产阶级与国外那个经过充分工业化后出现的中产阶级显然不能同日而语。社会学者刘玉能指出,中国的中产阶级(Middle Class)又称中产阶层或中间阶级,是一个社会学概念,它并非指马克思主义就所有制关系意义上的阶级,而是指社会上具有相近的自我评价、生活方式、价值取向、心理特征的一个群体或一个社会阶层。傅宏波:《正在崛起的中国中产阶级》,转引自《中国财经信息网》,文章来源://info�news�hc360�/html/001/002/003/013/41012�htm。在国人的意识里,“中产阶层”更像是一个文化概念,而不是社会等级的分层标准。中国新闻社:《中国新中产阶级崛起》,文章来源://hr�cyol�/gb/rencai/2004…05/14/content_212700�htm。

马克思主义认为,阶级意识具有能动性,它可以反作用于经济基础。东西方的历史实践均表明,并非“一定的经济发展水平、尤其是人均收入水平”就必然导致“一定的经济社会结构、一定的社会力量对比”,政治制度与意识形态的因素同样可以发挥决定性的作用。所以王思睿认为:“经济发展并不会自动造成中产阶层或中等阶层的成熟壮大。如果没有宪政民主制度的政治约束与利益磨合,没有理性、宽容、合作的普遍社会心态,经济发展所造成的每一次社会结构调整,都有可能扩大社会的两极分化乃至导致社会断裂,而不是橄榄型社会稳定结构的形成和巩固。可以这么说,意识形态和社会心理既是民族形成的一个决定性因素,也是阶级形成的一个决定性因素。”王思睿:《“中产阶级”如何形成——兼与洗岩商榷》,文章来源://club�cat898�/newbbs/dispbbs�asp?BoardID=24&id=10361&replyID=10361&star=3&skin=。

反观当今中国社会,由于历史的原因,“阶级”一词在年龄稍长的一些人那里是很忌讳的,似乎一谈阶级,立刻就回到了“划阶级,讲成分”的年代。因此,尽管许多人认为当前社会资源占有的不均等是一种客观事实,但对于社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