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部分 (1 / 4)

被痛苦万分地扔进了罪与罚那万劫不复的深渊。

爱在这时变样了,完完全全。伯格从此永远也不能停止把他与汉娜的生活和他与别的女人的生活相比较,永远都在寻找汉娜那无罪的复制品。他永远也找不到。

哲学把人遗忘了

如果你把它当做一部爱情小说来读,起先将体会到在这个飞一般旋转的时代已经没时间没能力切身体会的爱情的艰难与纯粹。然而,本哈德·施林克作为一个好作家,轻松而毫不留情地戳穿了我们企图抛弃自己责任的幻想,击中我们正麻木起来的灵魂,他在说,生活在历史中的每个人,就其人###、道德、使命来说,从来都不是无罪的。对于历史,谁都做不了局外人。

伯格自问:〃我们这代人应该如何对待屠杀犹太人那段可怕的历史?〃对着入狱的汉娜,伯格该告诉她不要为了这个愚蠢的谎言而牺牲自己的一生吗?该为汉娜展示一种生活远景以争取她缩短刑期的努力吗?当伯格明知汉娜在做自己不利的事情时,他无论出于爱情还是出于人###都不能视而不见,可是,按照他哲学讲师的父亲的看法,伯格必须尊重人的自由和尊严,必须让汉娜本人做最后的决定,而不是在她背后和其他什么人谈。这个问题永远不会有愉快的解决办法。汉娜为自己羞耻而走在毁灭的路上,设若她一生中最大的谎言被揭穿,因此得到释放,这个丧失了命运自主权的女人便真的得以解脱吗?同样,作为法律系学生的伯格明知有罪与否关乎表达方式,更明知汉娜的隐衷,却在法庭上保持沉默,是因为怯懦而不去拯救他所爱的女人,还是出自对汉娜尊严的根本的尊重?作家没有回答这个问题,我们也回答不了这个问题。在这个时候,人提炼出来的哲学无情地把人给遗忘甚至抛弃了。所有的人都只能生活在历史里,生活在历史掩映下的现实中。人们所要竭力辩白的,不过是他们做的,是事实,那么既然是事实,不说也就罢了。从这个角度说,对罪恶的理解和谴责的永不调和的痛苦是一代德国人的命运,而如果搀杂以令人心碎的爱情,伯格就比其他人更难摆脱和战胜这种命运时刻悬在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哲学帮不了他,法律帮不了他,写出自己的故事也帮不了他,生存即命运。或许每个中国人都没法像德国读者那样感同身受,但是,《朗读者》让人不由自主地对那个以思考著称的民族抱以无限怜爱,也因而感触到作者在进行这段〃闻所未闻的独白〃时内心深刻的隐痛。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袁楠:一种西西弗斯式的阅读(2)

德语是缜密的,如同他们的球队,如同他们的思维与交往方式。无可否认的是,这是一部典型的德国小说,作家反反复复地探索着,大段大段德国式对正义和罪恶的严肃思辩,或者有关尊重他人与追求自由的悖论,难免会让中国读者沉重起来;然而正是这一部分,成就了它的多义###和在史上留下回响的巨大可能。要向这个德国作家表示敬意,因为他在进行无法停止的苦痛思考时,从未炫耀过任何文学形式上的技巧。这是一个很老实的故事,人们都看得懂,并且可能都觉得好看,不过是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莎士比亚,他们各自得出的隐喻和象征不同罢了。就我而言,我以为伯格的朗读,或然是曾处在黑暗中的德国人对自身灵魂的烛照;而《朗读者》本身就是应该被朗读的小说,不仅因为声音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眼睛的劳苦,更重要的是,为被作家逼到思考最边缘的读者提供一扇门……朗读的次数愈多,你或许就愈能奇妙地听到原文所传达的深长意味。童自荣先生做了这样一件好事。

对这样一部小说来说,我们不通德语多么遗憾,不过庆幸的是,小说的中译本在很大程度上清晰地表达出了一个异常复杂的话题。在当下遭遇《朗读者》,它引发的思考才刚刚开始,而且,就人类进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