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视的那部分。这个名字似乎太大,但不是这个名字又实在无法表达我个人对于以上三人的真诚敬意。而这篇文章,并无意于以他们的文学成就来代表整个中华,只是对于他们的个人成就及其由他们而引出的文化现象对于中华文化的影响力的一种预示,也实在只能算做是通过资料的凑合希图达到与着无数伟大的汉语言作家中的这三人同时相遇于一处的愿望的心情小记。
据相关资料记载:
绵延数百载的浙江海宁查氏主要是以出产文人学者而非高官巨商为世人所知的,其家世也因此而尤显尊贵。
海宁查氏的第一个巅峰期在清康雍两朝。查伊璜,查慎行。查嗣庭。查升于当时全国文坛学苑画界均属第一流人物。查氏门第鼎盛,一时竟有“一门七进士,叔侄五翰林”。康熙为查氏宗祠题“唐宋以来巨族,江南有数人家”联一事,亦确为实录。
其后二百年间,海宁查氏代不乏人。更于二十世纪再度开枝散叶,为中国文化贡献出两位鼎鼎有名的文坛大师,一为查良镛,一为查良铮。他们的笔名分别是金庸和穆旦。据说其笔名之由来:查良铮是将“查”姓上下拆分,得“穆旦”(最初写作“慕旦”)之名,查良镛则是将“镛”名左右拆开而得“金庸”。
查良镛,生于1924年,浙江海宁人。其作为知名政评家,表露出非流于一般的政见和才智。但此成就远远不及于其作为一代文学大师的伟大成就。以其作品为巅峰的武侠小说,竟在整个华语世界骤然兴起,掀起一股惊涛骇浪,席卷风靡于全世界数十年于至今乃至遥远的将来。从来没有一个作家的作品,能像查良镛的武侠小说那样广受欢迎,备受推崇,风行天下,无与争锋。其小说之中,包含了丰富的历史知识、地理知识、地方与民族人情风俗等等中华文化传统知识和人文背景,处处显示出作者深厚的汉语言文字功底和文化积淀,堪称博大精深。但其小说最大的意义却在于其惊人宏大的想象力与致人不可自拔的巨大无穷的吸引力。其情节构思奇妙无比引人入胜动人心魄,而又深刻映照数千年社会历史与现实。其所创造出来的各类人物或诙谐幽默滑稽怪诞,或忠义情深专注执着感人至深,情态万千而又无不来自于现实人物历史人物的灵感启发。每一章,每一页,无不熔铸了创作者个人的人生经验与情感经历所留下的心灵记忆。从获得诺贝尔奖的大学教授,到中小学教师,乃至无数的中小学生和大学生,从黄土高原、偏远山村到全世界的许多大小城市,遍及全球,不同文化阶层的无数金庸迷为之爱不释卷。数十年间,其对于影视文化和其他娱乐文化的长盛不衰的影响力已无古今中外的其他任何文学作品可与比肩!后来之追慕仿作者,无能达其一二。有人说他的文学作品是一种不具备实质文学价值的通俗文学,但无数的读者却以他们的喜好和执迷,也以他们个人的审美天分和能力来证明这才是他们所认同的真正的文学价值所在。
查良铮,其人名气不大,很多文学爱好者对其亦是闻所未闻。我从前竟也从未阅读其任何诗歌作品,固亦未闻其人。但我喜欢王小波,而他为王小波看好,推崇备至,这便成了他首次进入我阅读视线的契机。从百度中搜索,第一条就得到如下资料:
穆旦(1918—1977),诗人、翻译家。原名查良铮,与著名作家金庸(查良镛)属于平辈,有亲属关系。曾用笔名梁真。浙江海宁人。1918年出生于天津,少年在南开中学读书时便对文学有浓厚兴趣,开始写诗。1935年考入北平清华大学外文系,抗日战争爆发后,随学校辗转于长沙、昆明等地,并在香港《大公报》副刊和昆明《文聚》上发表大量诗作,成为有名的青年诗人。1940年在西南联大毕业后留校任教。1949年赴美国留学,入芝加哥大学英国文学系学习。1952年获文学硕士学位。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