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7部分 (3 / 4)

生坚决不同意,他说北大已不是昔日的北大,人事全非,不可久留。再说你去做事,孩子在老妈子手中一定带不好,与其得不偿失,让孩子所教非人,不如我自己辛苦一点。况且经济是我做丈夫的责任,你不要担忧就是了。褚松雪拗不过张竞生,只好由他。

1926 年6 月中旬,张竞生只身南下,直奔阔别多年的上海。

正是法国梧桐绿叶纷披、浓荫匝地的炎热时节,张竞生略显疲惫地走进了上海市多伦路145 号,刚刚创办不久的上海艺术大学。

几幢三层高的楼房,一个不太宽敞的操场,簇新的外廊与线条明快的砖墙,都在昭示这所年轻的学校有着鲜明的西洋建筑风格。

与土得掉渣的北京相比,上海已是一个流光溢彩的国际大都会。

作为“十里洋场”和“东方巴黎”,上海既是冒险家的乐土,又是淘金者的家园,名种人才多如过江之鲫,纷纷涌入上海。与此相对应的,是上海的各类学校,应运而生,十分红火。1925 年,上海商人周勤豪创办了东方绘画学校,与1920 年创立的上海艺术专科师范学校合并,正式创办上海艺术大学,设有图画、手工、音乐、艺术教育等科。学校创办伊始,条件简陋、经费困难、地方狭小,难以立足,为了造成声势,扩大影响,学校老板周勤豪通过关系聘请民国###张继担任上海艺术大学校长。张继本想推辞,但经不起周勤豪的恳切相邀,再说他对教育颇有感情,加上他又刚刚当选国民党上海市党部第二届中央执行委员,反正都住在法租界柏路的寓所里,离上海艺术大学也不太远,于是就答应了。

受人之托,焉能不尽力?张继开始招兵买马,张竞生就是应张继的邀请投奔而来。广州一别多年,张继仍然衣履朴素,淡泊从容;张竞生则成熟沉稳了许多。张继知道张竞生是教育专家,当即聘请他为上海艺术大学教务长,全权处理教育教学事务。

士为知己者用。张竞生以现代的理念、创新的思维,投入到全新的工作中。作为私立学校,招生状况决定学校的发展。上海公校私校林立,争夺生源十分激烈。每到暑假,上海的大小报纸就登满了招生广告,其中有许多是只有几间房子,也没什么教员,招牌一竖,就办起大学来了,这些野鸡大学,真假不辨,害人不浅,却堂而皇之,招摇过市。为了学校的生存,张继和张竞生也只好赤膊上阵了。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一、别鹄离莺(3)

他们先是在报纸上登出启事广为宣传,说学校以招收和培养进步艺术人才为号召,新学年已聘请了好几位名教授来校任教,欢迎学生前来报考。很多学生慕名而来,一时间颇有些门庭若市的气象。

在上海站稳了脚跟后,张竞生专程返回北京,把褚松雪母子接到上海,住在学校的三层楼上。张竞生白天到上海艺术大学上班,处理校务;晚上回家,则从事著述,并已开始着手翻译卢梭的《忏悔录》。褚松雪在家照看孩子,有时也写写文章。她是一个不安分的奇特的女子,虽为女人,却不喜欢读小说,尤其不喜欢《红楼梦》,却喜欢读经世致用的文章,特别热衷《左传》和《战国策》。以古衡今,常常写一些讨论时局的文章,寄到各地的报馆去发表。其中武汉日报社的社长谢茂、《新民报》的副刊编辑宋泰生,经常来信向她约稿。来到上海后,她尝试用语体文写作,喜欢以诗词嵌入短文中,寄到《申报》去发表,居然很受读者的追捧。于是《申报》的编辑朱应鹏、黄天鹏等时常邀约她多多写稿。褚松雪遂把家事忽略了,或者干脆不屑于去操持那些琐碎而又烦人的家务,有时孩子在哭着闹着,她也不去管他。张竞生禁不住噪闹,随口骂了褚松雪几句。褚松雪不甘示弱,两人就破口大骂起来。褚松雪不肯受委屈,气呼呼地走到衣架前,穿上衣服,戴好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