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9部分 (3 / 4)

有了它的翻版——《阶层:中国人的格调与阶层品味分析》,由大众文艺出版社1999年7月推出。作者将品味作为阶层划分的一种标志,认为人们对等级的不同划分反映了所在的阶层:下层的人们乐于相信,等级是由一个人拥有财富的多少来作为标准的;接近上层的人则认为品味、价值观、生活格调和行为方式是判断身份等级不可缺少的标准;生活在中层的人们一方面认为金钱对于等级差别非常重要,同时又认为一个人所受的教育和从事的职业同等重要。陈少珙:《阶层:中国人的格调与阶层品味分析》,北京:大众文艺出版社,1999,第3~11页。从《格调》的畅销到跟风者的大量出现,我们知道,“品味” 在某种程度上正成为中国新兴中产阶层的一种时尚追求。

电子书 分享网站

中产与品味:一个时髦的话题(1)

中产阶级在西方国家的大量出现是伴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深与国家机构职能的转变到来的。定期领取足够数额薪水的雇员队伍日渐庞大,这些薪水保证了他们在社会中处于中间的地位,从而促使这些新兴群体迅速成为西方社会的主流阶级。Vidich; Arthur J�, ed�; The New Middle Classes: Life�Styles; Status Claims and Political Orientations; London:Macmillan Press Ltd�; 1995�中产阶级继工人阶级之后成为西方社会学、政治学及其他相关学科研究的重要内容。

概念的狂欢:一种文化现象

“中产”的概念虽在20世纪初年就已经在中国出现,但它在大陆的最新流行却迟至20世纪晚期,它是在“白领”、“小资”之后又一个迅速为人们所接受的群体名词。

“白领”:“白领”在大陆的走红与1987年米尔斯《白领:美国的中产阶层》中文版的印行无疑又有着一定的关系。改革开放为中国社会带来前所未有的变化,许多新兴行业的兴起造就了社会变迁时期新群体的出现,“白领”为这些群体提供了一个现成的身份坐标,尽管它与米尔斯的原意并非一致。在米尔斯那里,“白领”阶层的涵盖范围很广,白领职业者在现代美国社会中的分布几乎从上到下,无处不在,其中大部分人都属于中下收入等级。学校教师、商店内外的推销人员以及各式各样的办公人员构成美国白领阶层中三个最大的职业团体。而在中国大陆,随着三资企业的迅速发展,“白领”一词被赋予那些在这类企业从事各类行政、管理与技术工作的人们。这些工作要求较高的外语水平,因此也就要求较高的教育程度。这类工作的高报酬既为他们带来了较高的经济地位,也使他们拥有了较高的职业声望。在短短的几年之内,“白领”迅速成为中国一个令人羡慕的职业名词。与此同时,这一高收入群体所拥有的高消费能力更是吸引了商家的目光,他们瞄准“白领”群体,将其推为大陆新兴的富裕阶层及生活形态的领军人物。在这一点上,媒体与商家进行了充分的合作。20世纪90年代开始,以“白领”为对象的“白领杂志”陆续出现;“报刊如《申江服务导报》便设有以‘白领心事’为题的专栏。近年广州的高消费品(尤其是住宅楼盘)广告,亦纷纷以白领身份、形象及生活方式加以招徕。”媒体上后来又流行的对所谓“金领”的关注,基本上只不过是名词上的转换而已。吕大乐:《白领:新兴的中产阶级》,周晓虹主编《中国社会与中国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

“小资”:“白领”之后便是“小资”在大陆的重新走红。熟悉中国现代文学史的人都知道,小资情调一直在现代文学中有所反映;只不过到了1949年之后,作品中具有这一情调的人往往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